負利率時代的全球經濟素描

(作者:央廣主筆群)
 
美國聯準會(Fed)與日本銀行(央行)都在9月21日召開貨幣決策會議,基本上美、日兩國央行基於風險控管思維,並未對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做太多調整,讓國際金融市場鬆了一口氣。


只是從歐盟到日本再到美國,先後接續採行QE政策,在未能達到有效刺激景氣的目的下,所形成的全球資金泛濫,恐為全球經濟復甦埋下未蒙其利先受害的隱憂。

從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世界各國開始尋求各種振興經濟的藥方,在政府拯救經濟的過程中,各國央行也試圖透過各種政策工具拚經濟,「貨幣」和「利率」就成為央行創造資金動能,振興低迷景氣的重要手段與王牌。

但就日本和歐元區的經濟狀態來看,即便是跟隨美國的QE政策,再加碼負利率,對已送入「加護病房」的低迷經濟而言,只能發揮強心針的一時效果,要想起死回生,可能需要更為創新的政策刺激。但從日本央行此次決定採取拉高長期殖利率,使殖利率曲線趨陡,藉以緩和負利率政策對銀行業獲利的打擊的政策操作來看,日本央行似已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

另外歐元區在歐債危機之後實施QE政策,但仍有許多國家未能恢復到危機前的經濟狀態,因此被迫加碼推出「負利率」政策。希望利用「負利率」的手段,逼迫各家銀行把原本存在央行內的錢借貸出去,刺激民間消費與投資,但從歐元區各項經濟數據來看,顯然效果不彰。

為什麼歐元區和日本相繼施行負利率卻無法達到刺激景氣的預期效果?真正的原因不是在於金融市場或是銀行沒錢,而是在於民眾和企業根本不想借錢。民眾會借錢消費,正常的前提都是能確保在未來可以償還債務。如果無法肯定未來能夠還得起,那麼即使是借錢不用利息,民間對於「借錢消費」仍就是興趣缺缺。

這也正好反映出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困境,因為這兩個經濟體對於未來經濟展望是抱著悲觀的態度,而且包括IMF、ECB等各家經濟機構,也是看衰這一兩年內的經濟表現。因此民眾就沒有信心去增加消費,甚至是借錢消費。就是因為這種心理預期作用,造成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即使提出「負利率」政策,甚至加大「負利率」程度,都還是無法有效振興經濟。

不過在另一方面,既然跟銀行借錢的成本如此低廉,這對於金融市場來說,就產生了正面積極的鼓勵作用。膽大的投資人(或是投機客),會借出這些成本低廉的資金,然後把錢投資到展望較好的商品上,例如美元、股票或是房地產。依照美國目前的景氣展望,是呈現出「穩定復甦」的趨勢,儘管日前聯準會才做出「暫緩升息」的決議,但同時聯準會亦釋出了年底升息的明確訊息,這給了市場強烈的明示,美國經濟復甦已處在上升段。

既然美國經濟持續好轉,自然就會吸引海外資金進駐,進一步推升美股、美元的價格走勢。以往「股市是經濟的櫥窗」,但就現階段來看,許多國家的股價指數已經和經濟表現脫鉤,這完全都是來自於負利率的低廉資金所賜;大量的資金被借貸出來,湧向金融市場進而推升股價,但對於實體經濟活動來說,幫助卻相當有限。

就全球經濟的層次來觀察,目前全球的經濟活動早已經降溫許久,各種能夠反映經濟活動冷熱程度的原物料,包括鋼鐵、航運、農糧、石油…等價格早已經是回到歷史的低點。但是光憑著「負利率」所釋放出來的資金怪獸,卻是在各國的金融市場中到處流竄,膽大的投資人利用這股資金浪潮,得以大肆炒作金融商品價格,但這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卻只是如同海市蜃樓般的幻象,「負利率」無法替自己加薪,反而存款的利息變少、甚至近乎於零。

這樣失衡的經濟究竟該如何重新平衡?恐怕是比「如何讓景氣復甦」還要更加艱困的難題了。
 
(本文於中央廣播電臺臺灣觀點節目播出)

《網友觀點》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goo.gl/iRPx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