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與素養兼具,長榮百合再創文化課程模式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為推動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今(11)日上午8時30分起假屏東縣立長榮百合國民小學辦理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分享工作坊,國教署邱乾國署長與屏東縣教育處許沛祥副處長至會場,勉勵已辦理和有意申辦實驗教育的教育夥伴。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之後,各型態實驗教育快速成長,其中原住民實驗教育是備受關注的一種類型,更是臺灣原民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旅程碑。教育部國教署自106年5月起,藉由6所辦理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的學校,每月辦理1場分享工作坊,期許透過經驗交流與分享執行成果,促成原住民族實驗教育遍地開花,讓原民的孩子們強化學力又同時兼顧各部族的文化傳承,今日在屏東縣瑪家鄉的長榮百合國小辦理分享工作坊,該校全體師生和部落耆老將攜手分享這段努力的過程。

長榮百合國小有特殊的創校背景,緣起於莫拉克風災造成多個中南部偏鄉受創,其中「排灣族」和「魯凱族」三個古老的發源部落三地門的大社村、瑪家鄉的瑪家村和霧台鄉的好茶村被迫遷到禮納里基地(原為瑪家農場),為了保障受教權益與文化傳承,縣府於是在永久屋基地新設立長榮百合國小,校舍由張榮發基金會獨資援建,並賦予這個新學校「長期、穩定、專業、服務」的定位,並朝原住民實驗學校發展。如今長榮百合國小即將邁入第七個年頭,也將正式成為學校型態原住民族實驗學校。

長榮百合創校時,除了提升一般教育的品質,更以建構部落學歷、文化回應教學和支援部落文化產業作為這所新學校的特許任務。第一年即完成部落學歷知識體系的建構,並將之與一般教育共構融入各領域課程,也保有部分文化主題課程,形成雙軌學歷的課程結構。部落學歷是由校內教師和部落教師協同合作開發教案,共同學習、成長、實踐,讓彼此的文化教學能力與文化復振的使命感更強,也透過支援文化產業與推動在地產業聯盟,近年校內外共構特色遊學系統,更讓學校與部落在教育和文化上更加緊密結合、更能相互協作,這成就了學校在多元族群部落的背景下,得以邁入實驗教育的利基。

從零到有,長榮百合與部落共構一處教育、文化與產業相互支援的教育理想學園,以整個新舊部落都當作學習的腹地,這幾年學校備受肯定,創下連獲教育部教學卓越國小與幼兒園金質獎、領導卓越、閱讀磐石獎的殊榮,也連三年獲選為教育部偏鄉特色遊學學校。而學校與部落刻正努力的是邁向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希望將文化主題統整課程的量體加大,至少以每週九節的時間,讓學生更完整學習民族文化的內涵、理解文化的底蘊。

在課程重構方面,長榮百合將部落知識體系轉化為文化課程,並以學科知識為輔,發展更符合文化脈絡統整性課程及教學活動。待發展更成熟後,長榮百合將進行整個知識體系的重新修訂。新的文化統整課程相較於過去的部落學歷課程,最大的不同在於過去的文化課程是以學科為主部落文化為輔,新的文化課程將轉為以部落文化為主,其他學科知識為輔。然而基於未來世界需要更具批判思考能力、團隊合作與規劃執行能力、多元文化理解與公民意識等核心素養,因此新課程雖以文化切入,但教與學則保有實驗教育讓孩子學習自主決定、延伸探索、潛能啟發與支持陪伴的精神,這樣的連環教學模式,要讓孩子成為具有民族靈魂的現代公民。在過去籌辦的一年裡,學校除了發展新的課程,更以兒童假日市集來帶動親師生不同教與學的心態轉變,解構傳統不必要的形式和框架,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和自由。學校透過兒童市集來呈現班級教學型態的改變,發表孩子自主學習的歷程,促使學生的做事態度與思考能力向上提升。這也是長榮百合自我鞭策與自我檢核的自主作為。

工作坊正式開始之前將由親師生引導全國各校的夥伴們,參訪孩子的學習歷程與成果,體驗學校特有的文化課程。工作坊將由邱署長親自主持,由長榮百合陳世聰校長分享實驗教育的辦理情形,並邀請禮納里產業發展協會徐惠娟理事長簡單介紹重建基地的發展現況。學校也邀請與會者分組進到中、低、高年級入班觀課。二年級以農耕為主題,將進行將小米文化的教學;四年級以建築為主題,將進行紙磚建築和搭建烤芋頭窯的歷程,直接分享教學現場;五年級以狩獵文化為主題,將進行認識石板屋與石板採擷的課程。邱乾國署長也將聽取各校在辦理原民實驗教育的現況與困境,期待可以給勇於挑戰教育創新的學校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