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度第2次全國教育局(處)會議-中心議題Ⅱ:支持學生學習,建構學伴網絡

教育部國教署近年來積極推動「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精進計畫」,規劃「工具學科奠基」、「學生學習支持」與「教師專業增能」方案,透過教學策略與學習模式的改變(如:新生閱讀推廣計畫、數學奠基計畫、Cool English 英語線上學習平臺、夏日樂學試辦計畫、創新自造教育試辦計畫、生涯發展及技藝教育計畫、建置學伴支援網絡、學校課程領導人培育計畫、學校本位英語教學創新方案、試辦國中英數分組教學、推廣亮點教學歷程影片、國中數學科適性教學活動等),建構輔助學生學習躍進之鷹架,並在教學活化與學習創新的交響中,激盪成一則則改善學生學習模式的動人樂章,喚醒學生課堂活力與學習潛能。

國教署在105年7月26日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特別從上述方案中挑選出卓有成效的計畫—分組教學、大學伴與國際學伴計畫,並邀請各該計畫的主持人及實際參與學校蒞臨會場,向與會來賓分享計畫執行歷程中所遇見的感動與喜悅—關於教與學的繽紛風景及教室內外美麗的蛻變。

「試辦國中英語、數學分組教學計畫」—以「適性分組」與「課中補救」的概念,將原班內學生依學習情形適性分組,進行有效教學。會議中邀請宜蘭縣教育處吳明柱課程督學及宜蘭縣東光國中施宏杰教師分享如何根據學生特質與需求,透過分組教學帶動學生的學習。在專家學者與現場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宜蘭縣試辦分組教學2年以來,已在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基礎學力方面獲得具體成效。吳明柱課程督學並進一步指出,適性分組後班級學生人數減少、學生學習落差降低,但教師教學方法改變、教材的改編與選擇才是成功的關鍵,因此鼓勵試辦學校的教師在課堂中搭配使用計畫團隊研發的「閱讀為本」及「探究導向」二種教材,此二種教材皆可在「臺師大數學教育中心-國中數學科適性教學與課中補救教學」數位學習平臺下載運用。

「建置大學伴支援網絡」—媒合大學生至國中小進行教學輔導與陪伴學習,透過夥伴關係陪伴學生解決問題,提升學習興趣。計畫召集人實踐大學陳超明教授應邀說明連結大學至社區學校服務平臺之方式,以及如何媒合相關系所學生至國中小進行教學輔導與陪伴學習,現場並邀請2位大學生分享陪伴學習的歷程。參與計畫的屏東縣歸來國小張文禎校長表示,大學伴除每週定期到校進行學習輔導外,平時也以電話或網路輔導協助,活潑親切的陪伴,讓學生樂於學習且收穫豐碩;而雲林縣林頭國小張素貞主任也分享了大學伴協助學校英語課後社團推動的成果。

「建置國際學伴支援網絡」—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概念,運用國內、國際學生資源,媒合大學外籍生與學校合作,共同規劃課程內容並藉由視訊互動進行外語學習活動,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召集人國立臺灣大學吳俊輝副國際長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概念,分享計畫團隊及學校如何建立國際學伴機制,打破時空藩籬,讓臺灣的中小學生能輕鬆地與國際接軌,在大學外籍生與中小學學生的互動中,達到文化交流及學習陪伴。會中也邀請高雄市旗山國小及嘉義市育人國小分享外籍生與學生的互動情形。
教育部國教署期望透過上述學力奠基、學習支持與教學活化的策略與實踐,在教師齊心改變教學與學伴網絡共學支撐中,提供學生多元且適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主動自發地熱愛學習,奠定穩固的學力基礎,厚植開創未來的能力,進而能真正實現「看見每一位孩子進步」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