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發展中國家 關注點不應是增長

2012年,阿根廷股市大跌40%(按美元計),而同期哥倫比亞的股市上漲了30%。埃及股市上漲了超過40%,而埃及的近鄰卡塔爾的股市則出現了下降。肯尼亞的股市上漲55%,而烏克蘭的股市則跌去了50%。

雖然有漲有跌﹐但吸引你將部分投資組合配置為發展中國家股票的最主要原因正是這一點﹐而不是增長。如果操作正確,投資于這些所謂的新興拓荒市場的確可以降低資產組合的風險,進而增加經風險調整后的收益。但是,很少有人能正確操作——這是很自然的。相反的,投資者從華爾街機構聽來的幾乎所有關于在發展中國家投資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結果就是,當投資者們真的把資金分配到這些國家的時候,大多數投資者才這樣做的原因、時機和方式都是錯誤的。
故事都是同樣的故事,這種無聊就跟每天都是“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一樣。首先,我們讀的故事講到了某個熟悉的小國,姑且稱之為福里多尼亞(Freedonia),在那里出現了新一輪經濟繁榮。我們讀到并看到好多報道,說摩天大樓在原來的小鎮里拔地而起,農民們都把黃包車換成了奔馳車,而且還在進行IPO,說蔻馳(Coach)即將在該國首都開設第一家門店。隨著新精英階層的興起,以及這一階層的人士把子女送到哈佛(Harvard)去讀書,我們就聽到了這樣的故事:在最新一次“淘金熱”中,有人發了大財。

隨著有關繁榮的興奮程度越來越高,有些事情就開始變得不對。福里多尼亞的石油和電信業在一次會計丑聞中轟然崩塌。股市大跌。該國總統捲入丑聞。新政府開始印錢、增稅,然后強佔了去年股市寵兒(福里多尼亞移動公司)的多數股權,卻沒提供任何補償。隨著通貨膨脹如火箭般上升,西方投資者紛紛撤出,發誓從此再也不去發展中國家投資——至少在下一次泡沫出現前不去。

于是我們看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繁榮導致了亞洲小龍在1997-98年深陷危機;2005年到2007年的繁榮之后,東歐和中東出現了類似的經濟崩潰現象;新興經濟體在2011年經歷了輝煌之后于2012年遭遇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