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哪裡還有現狀可以維持呢

(政治引力學)

大約330年前,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現代物理學的典範出現了。

萬有引力,就是任何物質都有引力。兩個物體間的引力大小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公式可以計算,或判斷。

引力的大小是這樣的:和兩個物體的質量乘積成正比;和兩個物體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而這個引力大小,其實和兩個物體的化學、物理狀態或是中介物質沒有關係。

引力觀念,其實是地緣政治的核心觀念。大國,強國,引力大。小國,弱國,引力小。在國際政治學裡,沒有被直接談開的,大概就是這個。大國政治,就是國際政治的主架構。隨時判斷相關的大國的質量變化和相對距離關係,理解自己可能被拉向那一邊?這就是小國的隨時要有的「戰略思考」。

我沒有教過國際關係課程。但如果有機會談起國際政治,我都是這樣去說明的。

權力,就是引力。萬物有引力,萬國有權力。引力是相對的。權力是相對的。一個人,一個國,都會在強者、強國的引力消長間改變位置。除非有其他新的物體誕生,引力是無法改變。也無法對抗的。

因為是物理概念,所以,這種權力觀非常的「唯物」。也充滿「宿命」的氣質。

不只對台灣,對多數國家來說,2015年,會是國際政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有一些改變,大約在2011年就出現了。2011年,全世界以中國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國家大約120國,以美國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國家大約70國。這個數字,剛好和2006年相反。2006年,是中國拍攝「大國崛起」,討論過去五百年,七個國際強權興衰起落邏輯的一年。中國意識到自己將成為大國。

去年在北京的亞太經合會(APEC),讓我震驚。也讓我對台灣是否意識到自身周圍的「大國引力」出現巨大改變?深深憂心。做為一個相對質量越來越小,相對距離如此之短的台灣,要如何應該一個引力越來越驚人的大陸?這是命運課題。這個課題,當然不能模糊,不能鴕鳥。如果用政治語言講,中美兩國對台灣的相對引力改變太大了,中國越來越大,美國越來越小,中國不管是正比的質量或是反比的距離,都會對台灣以及全球多數國家發生影響。

對一個有五千年歷史。有非常多多元政治分合經驗的華人來說,理解這種「政治引力」現象,應該不難。

這兩個月,在APEC揭示的架構下,中國的戰略進程非常清楚,而成果也非常驚人了。中國的「一帶一路」,說白了,就是把中國歷史上兩位偉大探險家:漢朝通西域的張騫、明朝下西洋的鄭和所走過的探險路成了經貿通道。配合亞投行的構想,得到巨大成功。這個「非軍事的挑戰」,是美國在二戰之後70年所遭遇最實質的挑戰。這個挑戰,讓美國意識到,中國當下國力雖然仍然和美國有一大段距離。但從過去35年綜合國力成長指標來看,未來最有可能挑戰美國這個世界霸權的,只有中國。

短短半個月,中國搞定了巴基斯坦、印度、巴西、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中國畫出一個美國難以封鎖的「由大而強」的地圖。尤其,當中國國務院丟出「中國製造2025」的概念時,中國已經完全沒有在思考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2025,中國設定的製造業目標是「工業3.0」的日本、德、英。2049年,中國設定的製造業目標是「工業4.0」的美國。半個世紀前,毛澤東喊「超英趕美」,無非笑話。災難。但今天,這個國家仍然矢志追趕,你還覺得是笑話嗎?

過去,大家意識到大陸市場的「磁吸效應」。但過去吸收的是人才、資金、技術。但下一個階段不是了。當最近台灣企業界開始討論「紅色供應鍵」,意味著大陸和台灣以及台灣同級數的國家的依賴關係正在改變。未來,再被吸走的,將是文化、自信。體衰、氣虛的台灣,有沒有認真思考中國綜合國力急速擴張,所產生的難以逃脫的「政治引力」,並且有一套足以圖存的戰略思考?

面對2016,我都沒聽到。都沒看到。我努力把自己訓練成「戰略思想家」,我替這個國家的生存戰略匱乏,非常憂心。

國民黨還在初選,對「九二共識」之後的宏觀戰略欠缺談論。而民進黨更令人擔心,民進黨一直在「美日台」的框架裡盲目追隨,在美日形成二戰之後最緊密結盟關係後,民進黨似乎一直想在這個結盟裡找到安全。

其實,當大國相對國力改變,引力改變,像台灣這種只能隨著引力改變位置的國家,就必須意識到自己不得不然的改變。當中美的引力消長如此劇烈而明顯,不要說民進黨,就算是國民黨,也不應該再昧於事實,空談「維持現狀」。引力改變,位置改變,現狀怎麼會不變呢?

中國正在南海積極構工造島。美國正在南海積極佈署反制。今年,將是「南海元年」。南海從此多事。台灣擁有第一大島太平島。但其實,太平島已經不是第一大島了。這會是未來中美、亞太、乃至國際衝突的「火藥庫」。台灣在強權角力場的火藥庫邊,台灣竟然只想逃避思考,逃避命運?

醒醒,台灣人。我們已經沒有一個以為穩固的「現狀」可以維持了。2016,我們必須討論「現狀」。並且,在「現狀」的理解和因應上,決定一個生存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