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孩,你為何哭泣?

不同於其他的青少年一上台就火力全開、熱力十足,她說起話來帶著憂鬱和情緒。

她娓娓敘述著自己不同於其他青少年的特殊成長背景,她說她來自離島金門的鄉下農村,阿公阿嬤一生務農,父母親是公務員。她說在這樣封閉的環境中,她讀到連美恩的一本書「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之後,她開始夢想環遊世界。

今年春天她學習一個人的自助旅行,目標是台南,到了夏天,她和同學一起到了台灣的東部,這些只出現在課本上的地方。她忽然問自己,人為何要旅行?除了陌生而奇絕、艶麗的美景之外,還剩下什麼?她思考出來的答案是旅行的意義在和人的連結,而生命的意義是付出。她提出了自己內心深處最渴望的圓夢計劃。她說她要走訪台灣十四個陌生的城市或離島,她要收集九十九個微笑,交換三十個故事,然後她要透過文字和照片在自己的部落格做紀錄,她說這是屬於她自己的一片彩色天空。然後她就在台上哽咽,流下了眼淚。

提問時間到了,我抓住這一瞬間丟出了第一個問題,對我而言也是最重要的問題:「你為什麼哭?為自己?或是為別人?或是,因為面對大人很緊張?」這個看起來心事重重的將要升上大一的髙中女生沈默了一下說:「我對過去的自己不滿意,對過去的自己很失望。我有一種挫折感。」我知道哭的理由往往很複雜,有時候連哭的人自己都說不清楚。但是我相信,藉著突然的哽咽或流淚,往往有機會探索自己不清楚的內心深處。如果夢想源起於內心深處的渴望,哭泣源自於對過去自己平淡、封閉生活的不滿和懷疑,那麼踏出圓夢計劃的那一步就不會再猶豫和遲疑了。我想知道的便是那股驅動自己圓夢的力量是什麼?

她的計劃得到了支持。評審們一致的意見反而是鼓勵她縮小自己的計劃。圓夢計劃不在大,而在簡單清楚,而在能執行。有時候,圓夢的過程本身就是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