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巧實力爭取兩面紅利

1.3兆台幣是個什麼概念?是今年一整年度中華民國政府總預算的近七成,是去年度全台灣貿易總額近四分之ㄧ。如果把1.3兆用百元大鈔堆疊起來,像那位高調大陸商人陳光標幾年前搞個四面圍城的鈔票牆,場面至少再誇張個1200倍還不止。

1.3兆台幣,以台灣的數字規模,動輒得全國上下拼個他一整季或一整年的時間,但這其實只是中國大陸在過去短短20幾天內,分別和英國、韓國、德國進行元首峰會時所簽署經濟合作項目的金額加總而已。光見面禮就這麼貴重,彷彿國際間超級選秀賽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設置,更在這些場合分別「頒獎」給了倫敦、法蘭克福,南韓首爾也以設立人民幣清算銀行總算擠進決賽圈,金融地位提升、未來商機無窮。


一塊大石頭扔進海裡好歹還撲通一聲。這些代表著無數看得見與看不見實質利益的國際互動,以及背後中國大陸以經濟實力與龐大市場為誘餌,愈顯嫺熟的全球戰略操作,在台灣社會卻幾乎激不起任何漣漪,關心討論的熱度遠遠不及最近的氣溫和世足賽。少數平面媒體之外,大多數主流的電視和報紙新聞以及我們選出來的政治人物,不是冷感就是無感。

這不是單純有沒有國際視野的老話題。台灣去國際化的現象早已不是新聞,如今一觸及中國議題便高度政治化的狀況更顯尖銳,再碰上選舉年永遠上演內鬥內耗的空轉戲碼,「去國際化」、「泛政治化」和「國力虛耗、弱化」的三位一體,無疑是當下台灣走在經濟前途與戰略地位的關鍵變局中,卻相互牽制拖磨、無力因應作為的主要原因。悲觀的是,這狀況從此刻開始直到2016總統選舉結束的整整兩年間,似乎看不到改善轉圜的可能。

不用說,最關鍵的還是中國結。然而面對挾帶經濟優勢快速崛起的中國大陸,全世界先進國家和重要經濟體哪個沒有中國結?

最堅持人權課題的歐陸國家,包括這次接待大陸總理李克強的英國首相卡麥隆和剛結束中國訪問的德國總理梅克爾,都曾因為接見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而被強悍中斷雙方經貿交流甚至政府互訪。但正如極可能角逐美國總統的熱門人選希拉蕊在最新自傳《抉擇》中數度強調的巧實力,在理想與務實之間、在軍事外交與經貿實力之間,如何不損及根本的價值信仰,而能聰明組合、巧妙拿捏,是面對全球政經局勢高度鏈結又快速變化的時代挑戰中最佳戰略。

英國首相卡麥隆在六月的中英聯合聲明中,白紙黑字寫下不支持西藏獨立換來3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與設立人民幣離岸中心,保住倫敦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為了再拿下巨額大筆訂單,德國總理梅克爾第七度造訪中國,但訪中最後一站清華大學演講中她提及人權法治的普世價值,被稱為最有guts的歐洲領袖;心知肚明雙方存在緊張戰略關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中美經濟暨戰略對話開展的同時禮貌適切的跨海釋放善意,強調雙方合作的新型大國關係。每個國家都根據自身實力與需求,在不同時空不同議題上各自選擇巧妙的軟硬組合。

這是戰略問題。比起上述諸國,兩岸關係確實複雜嚴峻許多,應當堅守的經濟主權與政治主權自然必須寸步不讓;但當台灣不比其他國家擁有更多軟硬實力時,如果問題還是出在假性操作中國因素,互鬥內耗實則只為政黨和個人私利,而把台灣能透過巧實力得到的美中兩面紅利拱手讓給南韓等國,那麼,區域政經局勢劇烈旋轉的離心力會把台灣狠狠拋向邊緣地帶,台灣,還堪得住再失落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