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就是自殘

(穹頂之下,理性之上)
 
「311」四周年。反核團體要上街,這是恐懼,也是權利,尊重。
 
但也請尊重擁核者的恐懼和權利。這樣,大家才能開始對能源政策做理性對話。公共政策才能有一個至少朝向「台灣共識」的可能。別把自己努力打扮成「反核神學士」。
 
北京兩會這個周末閉幕,裡頭揭示的未來想法甚多。不管大陸在體制下仍然顯得封閉和落伍,但整體而言,它進步驚人。這個國家有在提出思考和對應。對當下的嚴重問題,開始有家醜可談的誠意。
 
李克強是總理。他的工作報告裡談到「任性」。這是中國大陸最近有點紅火的關鍵字。他說:「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他談政府,要減法,要簡政放權。他談經濟,要乘法,要效率競爭。他談到今年是改革關鍵年。有點口號。但認真看內容,我也覺得關鍵。
 
別的不說。談減碳吧。2015年預計減碳3.1%。以中國當下碳排放嚴重情況來看,3.1%,實在不多。但是個開始。一個落實、轉向的開始。明年這個時候可以檢視成果。這即使不直接呼應,起碼也讓人更相信,柴靜的「穹頂之下」不是一支完全來自「公民意識」成就的紀錄片,它揭露一個從重量到重質的經濟思維進程,那個APEC期間出現的短暫藍天,喚起了大家對生活質感的原始慾望,也讓大家初解了要達成這個慾望所可能付出的經濟成本。在代價和慾望之間,可以開始有理性的思索。
 
任性的相反,是理性。權力理性必須誕生。在一個可辯論的批判基礎上。
 
前年底,我去了北京。這是時隔15年之後,我再進北京。但15年之後的再訪,我看不到15年前我熟悉的風景。北京的空污,讓一切都不見了。我待了24小時,匆匆離開。我告訴北京的朋友,你們能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真是異能者。我,一天都不行。
 
「穹頂之下」一上網,我立刻看完。「穹頂之下」只是「國王的新衣」。大家共知不講的事實。但當有人講破,那個翻騰馬上就會開始。
 
我們對「霾」的理解太中國。其實,就算沒有來自季風的沙塵暴和霧霾,台灣的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沒有好到可以讓我們說嘴。自命優越。我們如果要打霾,「穹頂之下」所談的原因和處理,在台灣同樣是存在的。我們仍然必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並抑制高污染行業。2008年,李遠哲主導的中央研究院是提出過主張的,台灣人均碳排放,是全球平均值的2.5倍。世界前三名。核四一定要建。核一、二、三要延役,台灣應該推遲非核家園50年。
 
這個主張受到「311」干擾而變調,恐懼使人「任性」,這可以理解。但如果日本首相安倍在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廢核」的話還沒落地,就積極強調日本將恢復核能發電,台灣到底該效法德國?還是日本?這是政黨和人民起碼要想的事。
 
「反核」不能只是無知和污名化之後的時髦表達。那是任性。台灣已經在任性裡付出了太大代價。
 
不只這樣。歐盟對貿易商品的「碳含量管制」已經在議程上了。台灣是地球上的貿易大國,碳排放大國,台灣的所有出口品,未來都將陷入無市場的風險。
 
台灣的地緣、地質、都會型態、產業關係,尤其是能源環境,和日本高度類似。「311」之後的核電安檢已經讓日本的環境、產業和民生都受不了,我們真的可以繼續污名化核能,只為了獲取一個極端任性的「政治勝利」嗎?我知道這是民進黨的神主牌,要主動拋棄,談何容易?而「反核」也早已養出一個又一個以公民為名的「既得利益」團體,不管在名、或利的得利,都讓核能議題越來越沒有理性對話空間。
 
兩年前,油電雙漲。其實,只漲了一點點,但這個國家就陷入了高度政治對抗。如果是廢核,還要儘量維持低價電力,那就只好大量用相對便宜的煤。不只是更糟的空氣,更「穹頂之下」的碳排放,還有更差的國民健康。如果PM2.5不是一級致癌因子,怕傷了女兒健康,柴靜根本沒有拍紀錄片的動機。我要如此任性喊爽的廢核?眼睜睜看著台灣走向更伸手不見五指的「穹頂之下」,「霧霾之中」?
 
德國是德國。台灣是台灣。台灣可以見賢思齊,努力向德國學「綠能」。但坦白講,如果你稍微了解德國以外的每一國,再更稍微了解台灣一點,你就會了解,德國是極端極端的特例。台灣沒有先天和後天環境。
 
現在,和未來,非常非常非常長遠的未來,台灣最適的能源組合是:核能加綠能。便宜、安全、穩定的核能;以及昂貴、乾淨、極不穩定的綠能。眼前,只要廢核,對台灣都是立即而且無解的災難。
 
簡單講:眼前,廢核就是集體自殘。
 
尤其是台北人。北部地區的能源需求佔全國四成。除了核電,北部的非核電廠已經陸續除役中。未來,北部地區起碼要有一種「能源道德」要遵守:不可以只想要充足的電力,卻把高污染的電廠蓋在中南部。要廢核可以,自己的電力自己找,自己的污染自己承受。
 
我沒有找到說服自己倡議「非核」的理由。我支持「非煤」。為了人,我擁核。
 
能源政策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我知道,台灣的政治環境,讓這「反核」成了能源議題的主調,高度政治化。選舉年,這種議題更得不到任何理智的討論了。
 
那麼,看看一本書吧。「給未來總統的能源課─頂尖物理學家眼中的能源真相」(漫遊者)。還有那支我一直主張公開放映的紀錄片「潘朵拉的承諾」(Pandora’s promise)。他們都在說,反核是多麼輕鬆、卻不負責任的立場。這都是「311」之後才完成的作品,極有說服力。
 
My way or no way?」把林義雄那套老掉牙、神學士一般的反核論述丟了吧。反或挺都不是政治輸贏問題。是台灣的命運問題。
 
反核遊行之前可以看一下我推薦的書和紀錄片嗎?讓我們回到「穹頂之下,理性之上」面對台灣的能源政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