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選區制在台灣已經走到盡頭

明年總統立委大選,國民黨和民進黨不約而同的提出,要在艱困選區選擇和其他政黨合作,禮讓其他政黨或組織的候選人參選。


對任何一個執政黨或準執政黨而言,放棄提名、放棄爭取民意的支持,其實是有損黨格的的一件事。而兩黨願意這樣做的理由稍有不同。民進黨一方面是為了回應部分社會團體的要求,禮讓部分幾乎當選無望的選區,給政治素人玩玩;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爭取國會過半,禮讓其他政黨,形同預先為未來的「聯合政府」準備。(如果這樣的狀況發生在個人的身上,就叫「搓圓仔湯」。)而國民黨則是因為南部人才斷層嚴重,幾乎已經到「寸草不生」的程度,加上國民黨的形象江河日下,所以死馬當活馬醫。

但不論出於任何因素,一個制度的設計,竟然搞到最大的兩個政黨都不願意(或願意不)提名候選人,主動放棄為民服務的機會與義務,單一選區制在台灣幾乎已經走到了盡頭。

單一選區是很多民主國家實施的制度,但台灣意識形態的桎梏、北藍南綠的格局,加上兩黨都不求上進,缺乏拓展、改變政治版圖的企圖心,讓整個制度變了調。反正國民黨在南部是一片荒漠、民進黨在天龍國永遠也選不上,所以不斷的固守基本盤,導致兩黨藍者益藍、綠者益綠,兩者永遠沒有共識,社會連帶著沒有對話的基礎,民眾對立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

因為政治版圖的問題,南部的民眾根本找不到國民黨的立委服務、在北部找不到民進黨服務,無從透過實際的接觸和體驗,比較兩黨立委的表現,一切只能憑想像。在政黨缺乏競爭、現任立委缺乏競爭者、連帶導致民眾缺乏選擇的情況下,受害的一定是人民。偏偏單一選區制又極為有利於兩黨制,主要政黨的競爭者,幾乎沒有什麼機會能夠當選,民眾並沒有第三種選擇。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曾經提出將立委選舉改為「聯立制」,以不分區立委的得票,來分配立委的席次。但「聯立制」基本上是內閣制的設計,蔡英文的主張雖然可以解決部分的問題,卻會衍生出新的問題。以目前總統、立委幾乎同時改選的現況,總統與不分區立委的得票高度相關,也就是每次選舉的結果,總統和國會多數都是同一黨,國會的監督力量將極為薄弱。而憲法目前極不對稱的「倒閣權」,也完全無法對執政者產生任何壓力與制衡,從憲政原理看來是說不通的。

過去的大選區制,也有配票、告急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部分候選人積極擁抱光譜兩端選民,經常激情演出等弊病。台灣應該考慮是否走向中選區制,假設每個選區最多應選四席,藍綠都還可以在艱困選區取得四分之一的席位,並努力朝過半的目標邁進,才能促進良性競爭。此外,比照很多國家的例子,讓不分區立委可以同時登記區域立委,區域無法當選時,則以不分區的身份當選,繼續服務地方、爭取民意的支持與認同,應該也可以部分改善目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