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這輩子對別人說過這樣的道歉語嗎?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你可以先想一想再往下閱讀。或者是,曾經有人非常認真、嚴肅的對你這樣說過,然後淚流滿面?是情人?是配偶?是對你做出身心傷害的陌生人?而你接受這樣的道歉而真的寛恕對方了嗎?

㑹這樣問,是因為最近有一個人,連續兩天對我說了這樣的話,我的反應是嚇了一大跳,然後哈哈大笑,並且立刻用手指數了一下這句話的字數,九個字。事實上,這個人是這樣說的:「阿公,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沒錯,他正是我那非常頑皮的兩歲孫子,他的語言能力就在跨過兩歲的界線後忽然增強了,從一個字:「阿公,救!」到兩個字:「阿公,你看!」到四個字:「阿公,你在那裏?」到五個字:「阿公,你在幹什麼?」到六個字:「阿公,這是什麼聲音?」然後,就從一連串的問句進入了能用語言表達比較複雜的情緒了。

其實回頭看整個事情發生的過程,真正應該道歉的不是孫子,而是阿公,一個很少說「對不起」的頑固大人。那只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狀態了,八個月大卻已經急著要站起來和哥哥搶玩具的阿妹,在睡飽吃飽之後,精神抖擻的爬向正在玩火車走鐵路的老把戲,阿妹一如往常義無反顧的撐起站不穩的身體一把就朝火車抓過去,哥哥也非常正常的衝向前要推阿妹。我情急之下用手擋住哥哥的手,並且喊出一句完全錯誤的指令:「你不要推妹妹!」我知道當我說「不要」時,兩歲的幼兒會自動刪除「不」字,所以我下達的指令是:「你要推妹妹!」於是他迅速執行了大人的指令,伸手打了妹妹額頭一掌。妹妹並沒有哭,發出吼聲,繼續埋頭抓火車,不愧是冷面女煞星。當頑皮的兩歲幼兒,依據頑固的大人執行了「指令」後,大人再度犯下第二個錯誤,便是為了嚇阻哥哥打妹妹,本能的反射動作的推開哥哥。

於是哥哥哭著去找阿媽,他口中不斷重覆說著:「阿媽,我打阿妹的頭。」他並沒有要告阿公的狀,反而為自己的行為覺得羞愧。真正應該覺得羞愧的是阿公,一個明明知道兩歲幼兒的認知能力的大人,卻仍然用自己「習以為常」的言語和行為,草率的處理掉一個其實很簡單的狀況。他明明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只有兩歲,一個只有八個月大的幼兒,他們各自擁有的認知都是有限的,他們需要的是能夠協助他們成長的大人們極足夠的耐心和帶領的智慧。結果,是兩歲的孫子向阿公說了那句九個字的道歉語。

那天大路姨婆帶了自己親自做的可食黏土和積木來找孫子玩,有褓母執照的大路姨婆非常有耐心的陪伴孫子玩黏土和積木,孫子也非常喜歡大路姨婆。當倆人越玩越興奮時,孫子忽然用積木敲了大路姨婆的手背。「你不可以打姨婆!」有經驗的姨婆並沒有這樣斥責正在興奮中的孫子,她只是溫柔的告訴孫子說:「你這樣打姨婆,姨婆很痛。下次就不能再來找你玩了。」這時孫子立刻用小手扶著姨婆的手,在手背上親吻了一下,並且誠摯的望著姨婆說:「姨婆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大路姨婆被孫子這一連串的動作和語言逗得大笑,緊緊抱住孫子說:「你好可愛,下次姨婆一定要抽出時間來找你玩!」

幼兒同時具有天使和魔鬼的本性,他們從一誕生那一刻起,便以原始的求生本能讓自己得以生存下去。他們有超強的學習能力,讓自己熬過比其他動作更漫長的童年期,這段時間他們不斷的在鼓勵中獲得應有的能力,也不停在挫敗中失去寶貴的能力。能夠「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誠摯的道歉」便是寶貴的能力之一,可惜大部份的大人都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失去了這種能力。

我們是不是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説過那句話了?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