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的「台灣主體性」

中共政權也要徹底思索,為何「台灣民族」主體認同愈來愈高,尤其在年輕世代之間。
中共政權也要徹底思索,為何「台灣民族」主體認同愈來愈高,尤其在年輕世代之間。

on.cc東網作者:黃奎博 政治大學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台灣不僅面對嚴酷的外環境的挑戰,而且內部更是四分五裂,讓人擔心如何能夠因應中國大陸日益壯大的綜合實力與多重面向的對台統戰。

就外環境而言,台灣的外交環境已經吃癟了四十多年了,目前雖然維持了一百多個駐外館處或代表團,以及二十二個邦交國,但整體開銷也不少。另外,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區域經濟合作機制風起雲湧時,目前只能被動等待,到時候除了中國大陸的因素勢必影響台灣加入的過程,還可預見台灣必須「大破大立」否則無法獲得接納。

或許比外環境更麻煩的是內環境的挑戰,因為逐漸興起的「台灣主體性」似乎已經朝向台灣實質與法理獨立而發展。

當前似乎有一股「台灣民族」對抗「中國民族」的想法在主導前述的「台灣主體性」的發展,可能讓台海兩岸從政治、軍事的衝突質變為族群衝突。放眼世界,政治、軍事的衝突已經不易解決,而族群衝突的解決更是困難。例如盧安達胡圖族(Hutus)與圖西族(Tutsis)衝突、斯里蘭卡僧伽羅(Sinhalese)與泰米爾(Tamils)內戰、以色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衝突等等,其衝突的根源往往難以經濟或其他和平手段解決,或者雖然表面上其已獲得控制,但稍一不慎,再引發流血衝突的可能性頗高。

這種「台灣民族」的本體認同已經一代一代的透過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在十幾二十多歲的族群之間快速發展,尤其他們有樣學樣,甚至「青出於藍」,例如去年「太陽花運動」、今年的「反課綱運動」和反「馬習會」,甚至最近政治大學部分學生提議改校歌一事,都見到一些年輕世代可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切割台灣與中華民國之間的歷史鏈結,而以民進黨陳水扁總統時代為認識台灣政治經濟現況的起點,激烈的反對兩岸之間的互動。

民主時代,任何聲音都要尊重,只要它不違法的話。這些「台灣民族」主體認同的聲音自然也是。可是,民主制度應該要互相尊重,如果只見到一方譏評另一方老古板、「中國豬」,而另一方也把「年輕人不懂事」掛在嘴邊的話,事情只會愈搞愈糟。

最後,中共政權也要徹底思索,為何「台灣民族」主體認同愈來愈高,尤其在年輕世代之間。這種「台灣主體性」及伴隨而來的族群認同絕對不是憑空發生的。


更多東網專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