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寧祥與史明

兩個似乎不相干的人,筆者怎會將他們湊在一起?康寧祥是黨外時期最有名氣的政治人物,被視為體制內代表,前年底75歲發表回憶錄,如同對外宣布退出政壇。史明則是老革命,長期流亡海外,寫著名的《臺灣人四百年史》,迄今97歲,但仍活力十足。

讓筆者將兩人聯想在一起,是昨日(2月24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場景。立委姚文智製作了史明生命史影片,將在26日全台上映。為此,他選擇在黨團進行造勢。除了史明本人親赴立法院,最讓人驚訝的是,「過半的DPP立委身著牛仔裝,歡迎第一次到立法院的前輩。」

過半的立委身著牛仔裝歡迎史明,這是何種意涵?前年底康寧祥發表回憶錄時,為何沒有過半的立委歡迎他?康寧祥才是她/他們立院的老前輩,當年用力質詢過蔣經國呢!為何她/他們偏愛史明,選擇遺忘康寧祥?這個問題,昨(24日)晚一直縈繞在筆者的心裡。

康寧祥不重要,所以該被遺忘?現實的狀況,似乎是如此。康除了是亞太基金會董事長外,已沒有任何政治影響力。歷史的地位呢?這個問題已慢慢開始浮現。如何定位康在黨外時期的表現與地位?前幾年,國史館的口述歷史中,邱義仁已對當年的「批康」進行反省。近年,也有學者指出,依當時的情勢發展,康應該是最被期待的首位總統級反對人士。可惜,歷史的弔詭卻讓陳水扁取得該桂冠。筆者認為,當康寧祥對外發表回憶錄時,正是康寧祥研究的開始。對於理解台灣反對運動史、民進黨成立史,都不能略過康寧祥。

史明很重要,所以該歡迎?現實的狀況,史已垂垂老矣,有政治影響力嗎?歷史的地位,史應該可以在台灣獨立運動史及左派史佔有一席之地。過半的立委懂台灣獨立運動史與左派史?稱他為「前輩」?別開玩笑了!筆者認為,這種情緒就是一種尋求連結的自我想像吧!畢竟史明一生的革命及浪漫色彩,的確吸引人,特別是在228的前夕。前幾年蔡英文與史明合影,也沒人知道她/他們的關連為何?可能仍是蔡尋求連結的自我想像吧!

反對運動如何進行世代連結,是一個深刻的政治問題。過半的立委嘗試連結史明,卻選擇遺忘康寧祥。對思考民進黨成立史的筆者而言,這永遠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作者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