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成本

就在前兩天,證交所董事長、前財政部長李述德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都談到證所稅衝擊台股。

曾經有同業問我,馬英九任內做錯了哪些事?在我的標準裡,修法要徵證所稅,一直都名列其中。

我是跑立法院的,並不跑財經,我也不炒股票。我並不是從股市或經濟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台灣絕大多數人都罵立法院,但其中99.9%對立法院都缺乏瞭解。很遺憾的,馬英九即便做過了七年多的總統,對立法院的理解,還是只有幼稚園的程度。只會反問為何明明國民黨有這麼多的席次,法案卻通過不了;但直到今日,馬英九應該都還搞不清楚什麼叫做「立法計畫」。

憲法規定立法院一年有兩個會期,每個會期四個月。立法院經常延後開議,然後再延會處理法案,實際的會期時間,大概都還能符合憲法的規定。

立法院的會議有分院會、委員會,一般人大多搞不清楚怎麼分。很簡單,有敲槌、有看到院長的(不管是行政院長還是立法院長),就是院會;看到立委罵閣員跟罵狗一樣的,就是委員會。

法案要經過院會二、三讀之後才能生效,所以大家多半關心的是院會(太陽花佔領的也是院會的議場),至於瞭解委員會的,就少多了。但其實,如果沒有通過委員會審查,院會根本沒有案可以審。所以可以這麼理解,在一般的情況下,行政院是法案的上游,委員會是中游、院會是下游,如果上中游出問題,院會的產出也必定連帶受到影響。

馬政府有一個錯覺,認為立法院開這麼長時間的會,時間幾乎是無限的,應該能通過所有他想要的法案。但實際恰恰相反。

我們的立法院有八個委員會,分管29個行政院的二級單位,平均每個委員會管三到四個委員會,至少管二、三十個三級單位。

委員會每週開會三天,一個月開會不超過15天,一個會期大概只有50幾天的會。每個委員會兩個召委,通常都是藍綠各一,執政黨能掌握的議程只有20幾次(不管藍綠在野時,都很少主動幫執政黨排法案),扣掉業務報告、預算審查,每個會期執政黨真正能掌握委員會審查法案的時間,大概只有10幾天,而且是三、四個部會在搶委員會的時間,一個司處,一年甚至可能搶不到一次審查法案的時間。立法院的時間,並不如外界想像的那樣寬裕,而是極為有限的。

馬政府在101年,前後花了大概兩個月搞證所稅,法令公告不到一年就再次修正放寬,如今金管會主委還要再修。一個根本沒有上路的假議題,卻佔據了大量立法院的時間。當你修證所稅的時候,代表財政部佔據了委員會絕大多數的時間,代表中央銀行、主計處、金管會其他想推的政策都要靠邊站,幾乎什麼都做不了。

一個證所稅,前前後後要搞三會期,所有財經政策,政府口口聲聲、念茲在茲的金融競爭力,全部拋在腦後,最後還回到原點。總統帶頭虛耗,產業能有競爭力才是有鬼!

一個總統八年任期,為了一個虛名就浪費快一年,民調低也理所當然。再扣掉九月政爭消耗將近半年、太陽花前後影響半年,馬英九任期能拼經濟的時間,大概少了一年多。

我要提醒的是未來的當選人,以及這兩年正夯的各個社運團體。立法院的時間其實有限,你的每一項改革、每一項理想,都跟馬英九一樣,會排擠到其他社團、其他部會、其他需要照顧的人。立法院審查法案的時間有限、國家和國人能等待的時間也有限。如果只是為了改革而改革;在你堅持理想的同時,很可能就排擠了更需要、更弱勢民眾的權益。

每一個事件的背後,都包含了龐大的機會成本,若單純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證所稅的成本,甚至可能超過太陽花癱瘓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