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艱困選區徵召要有合理評比

民進黨中執會2月25日通過下屆立委提名作業,並確定全國73個選區中,有30個屬於艱困選區,一般選區將採取協調初選,艱困選區則採徵召方式,彈性保留與其他在野勢力的合作空間。根據民進黨《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規定,前次選舉得票率未超過42.5%為艱困選區,包括台東、台北市第1、3、4、5、6、7、8選區、新北市第1、8、9、11、12選區、桃園市第3、4、5、6選區、台中市第3、5、8選區、新竹縣、苗栗縣第1、2選區、彰化縣第1選區、南投縣第1選區、花蓮縣、基隆市、新竹市、金門縣、連江縣等等。



民進黨承認自己力量有限,願意擴大結合其他在野力量共同邁向勝選,戰略上完全正確,尤其是去年台北市長選舉放棄政黨提名,改為推薦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順利當選,更使各界對於立委選舉採取「在野大聯盟」模式充滿期待。


「柯文哲模式」的成功前提有二,兩者缺一不可:
一、個人民調傑出:柯民調早在民進黨推薦之前,就始終領先所有民進黨參選人,後來也打敗民進黨民調最高的姚文智,民進黨輸得心服口服。
二、政策路線相近:柯原本就長期屬於台派,同時也是陳水扁總統醫師,一旦獲得民進黨推薦,很容易接上民進黨論述,贏得泛綠選民支持。


問題是,目前民進黨艱困選區的第三勢力參選情況,卻與「柯文哲模式」頗有落差,主因是第三勢力參選人民調大多落後民進黨參選人。以台北市為例,柯市長推薦的中山北松山無黨籍立委參選人潘建志,目前民調並未領先民進黨參選人梁文傑,如果民進黨中央未經民調評比就決定禮讓潘建志,如何讓人相信潘是更可能打敗羅淑蕾的人選?如何讓梁文傑支持者心服口服?


此外,柯市長也可能在南港內湖推薦親民黨市議員黃珊珊參選立委。但黃在2012年曾參選過一次,當時只得到39,593票,不但遙遙落後國民黨當選人蔡正元111,260票,同時也遙遙落後民進黨候選人李建昌78,097票。民進黨在該區得票率33.85%明顯領先親民黨得票率17.16%,如果民進黨有人決心參選,如何要求民進黨禮讓親民黨?


更何況,黃珊珊曾擔任親民黨發言人,兩岸路線與民進黨明顯有別,除非黃願意改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或是民進黨與親民黨正式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否則民進黨中央一旦決定禮讓給黃珊珊,如何說服泛綠選民力挺到底?


更複雜的是,有些選區已經出現兩組第三勢力參選人。例如台北市大安區就出現社民黨立委參選人范雲,以及時代力量立委參選人林昶佐(Freddy),民進黨即使沒人參選,也必須決定如何做出取捨。另如新北市第1選區對決國民黨吳育昇,民進黨內已有兩人(呂孫綾、游盈隆)表態參選,第三勢力則有無黨籍參選人馮光遠;新竹市則傳出民進黨參選人柯建銘,以及時代力量參選人邱顯智。民進黨中央如果沒有一套合理的評比標準,讓大家輸得心服口服,只任由中執會表決做出最後提名,後遺症不但可能超乎預期,甚至還可能引發內部反彈,導致最後連累到蔡英文主席的總統大選。


因此筆者建議,民進黨仍需沿用「柯文哲模式」的提名原則:首先評比民進黨參選人民調,選出最優者,然後與第三勢力達成共識,讓民進黨最優參選人與第三勢力參選人評比民調,決選出唯一候選人,輸者必須退出大選。


唯有如此,才能透過合理評比,讓輸者心服口服,真正形成可能擊敗國民黨立委的「在野大聯盟」候選人。
【作者 郭正亮/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