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ing中的柯文哲

統戰的基本定義,就是為了反對主要敵人,同其他可能團結的力量形成聯盟。在具體操作上則是先就敵我形勢做分析,根據與自己立場的親疏遠近來劃分敵對勢力的性質,然後聯合明日的次要對手以打擊今日的主要對手。從中共建黨以來,不論從國內鬥爭到國際政治,「扶植左派,拉攏中派,打擊右派」的操作邏輯始終一致。對敵打擊不手軟,但對於要拉攏的對象則可以有無比彈性。毛澤東對季辛吉說「台灣是小問題,蘇聯才是大問題」,鄧小平對卡特政府說台灣問題「可以再等一百年」,皆因蘇聯是主要敵人,不讓台灣問題干擾拉攏美國的大戰略。


在今日的兩岸關係中,如果蔡英文是需要打擊的「右派」,洪秀柱是需要扶植的「左派」,那麼柯文哲已被定性為要拉攏的「中派」。柯文哲雖然自稱出身深綠,他的世界觀卻很不深綠,頗能從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待兩岸關係和中共政權。他去年先去上海看了中共一大會址,表示「很難想像,當時共產黨只有十三個黨員,後來就成了今日的共產黨」,最近又在中國時報專訪中表示,「台灣看大陸時要了解,歷史上人人有飯吃的朝代沒幾次,目前對岸13億人口在經濟上算小康,這麼龐大的經濟體沒出亂子相當不簡單,以歷史眼光來看,還可以算盛世」。這些話既肯定了中共的過去,也肯定了中共現在的治績,還提出「其實台灣對大陸的各種評論,應該給更多正面鼓勵」,讓中共聽來舒服的程度,必然遠遠超過「四個互相」、「一五共識」等無關痛癢的政治用語。柯文哲對中資贊助世大運的問題,直白的提出「只要是錢就好」,那麼他對兩岸的經貿往來,甚至服貿、貨貿等議題也必然不像台聯和時代力量那麼敵視。

套句流行用語,「這樣的柯文哲不是要拉攏的中派,誰是中派?」。

中共對統戰向來不避諱,派統戰部長沙海林來台北,也擺明就是要來統戰的。台聯激動得燒毁柯文哲和沙海林的肖像;時代力量礙於和柯文哲同屬第三勢力不發一語;民進黨內某些政治人物對柯文哲大加批評,但黨中央和總統府卻採取樂見的態度。黨中央發言人阮昭雄表示「民進黨認為兩岸應多進行有意義的交流,包括城市交流在內,以增加互信,共同打造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因此民進黨尊重台北市的做法」。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則表示,「兩岸之間應該多交流,包括城市交流在內,只要有助於增進雙方互相了解,都是好事」。

民進黨之所以「樂見」,是因為蔡英文總統對「九二共識」的立場已退無可退,但兩岸互動就此凍結也不符合台灣的利益,有一個柯文哲讓對岸願意拉攏至少比沒有好,讓非民進黨的柯文哲去試試中共的水溫也不是壞事。

統戰ing中的柯文哲目前的表現還算稱職,中共滿意,民進黨也樂見。但民進黨也要警惕,按中共統戰的邏輯,在加強「拉攏中派」的同時,也就代表要同時加強「扶植左派」和「打擊右派」,否則就無法彰顯誰是朋友、誰是敵人,讓朋友敵人不分。在「扶植左派」的一面,習近平已訂於11月底在北京接見洪秀柱,宣示國民黨在統戰中的重要性不因選舉慘敗而改變。至於「打擊右派」的一面,中共目前還只是消極性的凍結來往和協商,接下來會不會有積極性的動作出台,將考驗民進黨的能耐。

【作者 梁文傑/1971年生,浙江大陳島移民後代,現任台北市議員,曾任真理大學憲法講師、新社會雜誌總編輯、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陸委會諮詢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