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外交 桃紅般的熱情

日前到駐紐約辦事處觀賞「聽見台灣的味道」活動,原只是抱著捧場的心態,但是沒有想到,平常多半都只有自己人捧場的文化活動,這一次卻出現許多不熟悉的外國臉孔。

由旅美音樂人黃雅亭策劃,有十五位活躍於紐約的音樂家參與,除了台灣留美的林維洋等古典音樂家,還有馬來西亞、日本、印度、美國、新加坡等外籍專業人才一起共襄盛舉,演出非常夠水準。最令人感動的是他們花了三個月時間將台灣古早民謠,如天黑黑、望春風以及中國名曲茉莉花等,以藍調和爵士樂的方式呈現,聽得在場將近三百位中外賓客沉醉其中,不斷叫好。

演唱會後還開放代表處十七樓的屋頂閣樓,許多外籍人士都紛紛向駐紐約辦事處處長章文樑表示,不知道台灣有這樣的外館,這是在代表處少見的現象。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受限於台灣的國際地位,不是那麼容易邀約到國際人士,而章文樑做了新的嘗試,不是邀請自家人,而是透過在紐約有人脈的業者,廣為邀約。

做外交是一門很特別的行業。如果抱著傳統公務員「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心態,那麼鐵定外交不會有太大成果。現在位於紐約一流地段的代表處,要不是當初有夏立言這種有氣魄的外交官,那麼現在台灣還在付巨額租金,他一個人的努力,不知替政府省下多少錢,雖然弄到頭髮發白,但是歷史會記下這一筆大功勞。

音樂沙龍的概念在紐約諸多外館中行之有年,尤其是歐洲的駐紐約的文化單位,常舉辦小型音樂會做文化外交。台灣是最近才開始推動,其實主要是因為代表處教育組主任張佳琳的努力。她是少見最不怕麻煩的駐外官員,那股衝勁來自於對海外學生的熱情,自從去年她上任,不知道舉辦了多少以學生為主的活動,包括音樂演出、建築展、服裝秀、線上遊戲展、插畫展、學人影展、科技論壇、 自製百老匯等……還有許多不及備載,然後自己拍照、寫稿,發新聞。

活動常常都是在週末,單身赴任的她毫不在意花休假的時間,把代表處的舞台提供給學生,讓他們有地方辦展覽,有地方做演出,有地方宣傳。不管留學生政治立場如何,駐外單位本來就該行政中立,所以越開放越可加強他們的向心力。常常學生們的聚會是最熱鬧的,因為美國文化最支持年輕人,知名的教授們或專業人士(像是谷歌或雅虎等),會為了學生來捧場,往往傳統外交路線請不到的人,會毫不猶豫地替學生捧場,這麼一來,也很自然地讓大家更了解台灣。

所以這一次「聽見台灣的味道」,就是延續這個概念,演出的是在美國頂尖學府畢業然後在美活躍的音樂人才,他們為了對台灣的熱愛,用自己力量找來其他國家的音樂家合作,免費在代表處演出,這種以文化為主對外的宣傳,要比花大筆經費在公車站登那些不會有人看,看了也不會有感覺,沒什麼效果的廣告要有意義。

台灣傳統民謠經過譜曲,成了紐約味十足的爵士,對了大都會的口味,是個有創意的點子。雖然這樣的活動不太容易吸引美國媒體廣泛報導,畢竟紐約文化活動太多,很難搶到版面。但是我認為還是值得經營,理由很簡單,花在文化或教育上的錢不會走錯路

走文化外交的路線是長遠的,是要靠潛移默化的,是散播種子然後等待收成的那種,而且需要的就像張佳琳常常穿的衣服顏色-那有如桃紅般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