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的富豪遊樂場

以一位“剛就任的美國總統” 來説,川普的爭議性恐怕是史上空前的;從他的twitter治國手法,到他的億萬富豪候任内閣班底,對於美國人民來説都是前所未有的情況。他的這些舉動,為他日後施政設下了基調:一個將不按官方程序行事,憑一己喜惡干預市場的“强人”總統。

從他的内閣成員構成到他本人在社交媒體不負責任的言論,種種跡象都表明了他的立場並非依賴法治制度保護自由市場競爭。他的上任所帶來的協同主義(corporatism),將爲美國本已極爲分化的社會,在關鍵經濟議題上矛盾更爲尖銳。


Twitter治國:企業公審破壞市場機制

固然,美國總統從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起,便已經有直接繞過媒體向大衆傳遞信息的傳統。比如他1933年大蕭條期間向大衆保證銀行系統穩定的第一次 “爐邊談話” (fireside chat)。之後的總統比如甘乃迪(John F. Kennedy),以至剛卸任的總統歐巴馬都曾經用媒體去協助政策的宣傳,但是利用社交媒體去做出針對個別人士或者機構/公司譴責的,卻僅川普一家。

其中最受觸目的,莫過於他公開在推特上指應該“取消美國政府從波音公司定製空軍一號訂單” 以及指軍用航空巨頭Lockheed Martin製造的F-35 “太貴”,並稱已向該公司的競爭對手波音要求“製作出價錢更廉宜但性能相許的F-18大黃蜂戰鬥機” 云云。先勿論波音和Lockheed Martin兩間作爲美國重工業出口頭牌的公司,對於美國經濟的重要性以及兩家上市公司所受到的股價下跌,令多少公衆投資者造成損失,作為非航空專家的川普對於如何得出航天訂單過分昂貴的結論,至今仍然未解。

川普越俎代庖評擊國防部和商界協商好的合約,對於技術官僚先前所作評估的權威造成了相當大的打擊。美國市場發展成熟,商界和政府機關的合作有著相當透明的競爭規則,作爲領導人擅自繞過公共機關去評價政府合約,是對於美國市場機制的逾越。

"Drain the Swamp" 將大財團説客趕走......到内閣裏

選舉時的川普,將“打破財團説客侵蝕華盛頓”作爲競選主綱。當選後的川普用了一個相當“有趣”的方法去實現這個承諾:他將大財團直接帶進他的内閣裏。川普所提名的内閣人選包括了Steve Mnuchin(被提名財政部秘書長),一位前對衝基金經理及高盛合夥人,而且曾經為索羅斯工作的高盛合夥人銀行家二代;Rex Tillerson (國務卿),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過去十年的CEO;Andrew Puzder (勞工部秘書長),連鎖快餐Hardee's 和 Carl's Jr. 的母公司CEO; 以及Wilbur Ross (商務部秘書長),一位在華爾街以將瀕臨破產的企業重組,勞工外協(outsourcing)聞名的私募基金投資人。

以上幾位管理重要經濟機關的内閣成員均是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億萬富豪、銀行家和資本家。 這些人選恐怕都和當選前選民所期望的有頗大落差。雖然,在他們就任之前無法確定他們是否會在監管市場上站在企業的對立面,但是期待這些在大財團中成長的政治素人,會在監管企業上有大動作恐怕不切實際。

就任前的川普已經向美國人民宣佈他的管治將會一反常規,將政府由一個注重規管和維護自由市場原則的管理員角色過渡到一個注重干預市場的角色。如是者,在川普領導之下,新的美國經濟將充滿著强調短期效益,以及保護企業利益的政策。這些政策,對於近年,以及在大選中掀示美國存在的深層次的矛盾,比如貧富懸殊和企業權力過大等等的問題,只會有更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