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T第二劑副作用注射部位痛、疲倦、頭痛最常見? 解析「成年、青少年第二劑反應」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指出,目前臨床試驗結果資料顯示,BioNTech(BNT162b2) COVID-19疫苗對於年滿16歲以上之青少年及成人受試者接種完成2劑接種7天後預防有症狀感染之有效性約94%,對於1215歲青少年接種完成2劑接種7天後預防有症狀感染之有效性約100%1,疫苗的保護效果需視接種對象的年齡或身體狀況而異。

接種部位疼痛、紅腫最常見 症狀多於數天內消失

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

依據疫苗臨床試驗顯示,接種第二劑之副作用發生比率高於第一劑;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一般約48小時可緩解。

但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

(推薦閱讀:接種疫苗後如何分辨是過敏or副作用? 從「7點」可辨別:發生時間也有差

年輕男性接種第二劑 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比例高

依據疫苗上市後資料,接種BNT162b2疫苗後曾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接種後14天內,較常發生在接種第二劑之後以及年輕男性,但評估後BNT162b2疫苗用於年輕族群的整體臨床效益仍大於其風險。

因此,若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例如:急性和持續性胸痛、呼吸急促或心悸等症狀),務必立即就醫。

(推薦閱讀: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

依據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於各劑次接種後7天可能發生之反應及平均頻率參考資料

臨床試驗與上市後經驗之年滿12歲接種者的不良反應

a.接種第二劑之後的發燒發生率較高。

(推薦閱讀:服用普拿疼小心肝毒性! 藥師揭「 止痛藥劑量上限」:別拿生命開玩笑

b.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的發生率屬於罕見類別。

(推薦閱讀:打完疫苗數小時、數天出現蕁麻疹正常嗎?

c.指接種疫苗的手臂。

(推薦閱讀:打疫苗後為什麼會出現「新冠手臂」? 會好嗎? 專家解析「皮膚5副作用」:mRNA疫苗最常見

d.在截至20201114日的臨床試驗安全性追蹤期間,BNT162b2疫苗組有4名受試者發生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出現時間在第1劑接種後第37天(受試者未接種第2劑)以及第2劑接種後第3948天。安慰劑組無顏面神經麻痺病例。

e.上市許可後確認的不良反應。另依據美國FDA上市後監測資料(2021/8/23),心肌炎及心包膜炎相較於女性及年長男性常發生於40歲以下男性,目前觀察風險較高為1217歲青少年2,經短期追蹤大多數個案經過治療後症狀已緩解。

另依據美國V-safe蒐集青少年(12-15)接種第一劑(>57,000)和第二劑(>16,000)BNT疫苗後0-7天之資料,顯示發生的不良事件是從臨床試驗中可預期的,注射部位疼痛是最常被通報的不良事件;而發生不良事件後需要急診或就醫的比例與16~25歲族群相近(第一劑0.1%、第二劑0.2%)4

延伸閱讀:
·AZ混打BNT保護力高、副作用強? 研究解析疫苗混打效果
·AZ第二劑副作用有哪些?莫德納、BNT副作用躲不掉? 重點解析「疫苗第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