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A怎麼長大的?」聾人子女的成長故事

林嘉俐、廖曉彤參加《早點回家》公益講座,分享自身成長在CODA家庭的故事。
林嘉俐、廖曉彤參加《早點回家》公益講座,分享自身成長在CODA家庭的故事。

     臺灣手語列入國家本土語言,不過全臺灣只有十多萬人會比手語,大愛電視大力推廣,除了三月份就推出「手比嘛會通」的帶狀節目用情境劇演出「每日五分鐘手語一比就通」,五月二十九日再接力推出最新的大愛劇《早點回家》,劇情描述的是演員林嘉俐的人生故事,因為林嘉俐的父母都是聾人,從小到大的心路歷程,會比一般正常家庭的孩子還多了很多不同的「聲音」。

林嘉俐、廖曉彤參加《早點回家》公益講座,分享自身成長在CODA家庭的故事。
林嘉俐、廖曉彤參加《早點回家》公益講座,分享自身成長在CODA家庭的故事。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聾人家庭,進而多了一份尊重與同理心,大愛電視邀請林嘉俐跟廖曉彤,周六舉辦了一場公益座談。「CODA」是Child of Deaf Adults,父母都是聾人的意思。

早點回家公益講座:CODA 怎麼長大的?聾人子女的成長故事。
早點回家公益講座:CODA 怎麼長大的?聾人子女的成長故事。

     林嘉俐透過一張張兒時的照片,真實呈現小時候跟聾父母一起生活的恐懼,像是爸媽不知道自己開關門都好大聲,常常被「砰」嚇一跳,小時候出遊時每張照片爸媽都好開心、只有她的臉都是充滿恐懼,因為爸媽邊拍照邊發出「奇怪的聲音」讓她嚇到最後都會流下眼淚。一直到同學到家裡來慶生,同學們想學手語跟爸爸媽媽溝通,才讓林嘉俐心稍微安定下來。但還是很怕擔任爸媽對外的溝通橋梁,有一次打電話給爸爸的客戶來取畫,電話另一頭就說「喔妳是啞巴的女兒」,這句話讓她很受傷。

林嘉俐的故事被拍成大愛劇《早點回家》,將於五月二十九日首播。
林嘉俐的故事被拍成大愛劇《早點回家》,將於五月二十九日首播。

     廖曉彤是演員也是「聲音藏在」的發起人,看到大愛劇《早點回家》的預告片很有共鳴,因為她一直到高中都隱藏自己是聾人家庭的身份,除了父母發出的怪聲讓她覺得很丟臉,家長會也一定不會讓老師連絡到爸媽,爸媽送便當到學校會等到家長都散去,爸媽留下便當才去拿,讓大家以為她跟正常家庭一樣。有一次看大家排隊打電話請爸媽帶美勞用品,她也去排隊,卻是打到阿姨公司,一開口就說「媽可以不以帶美勞用品」。

廖曉彤發起「聲音藏在」計畫,為聾朋友打造演唱會。
廖曉彤發起「聲音藏在」計畫,為聾朋友打造演唱會。

     林嘉俐跟廖曉彤都從表演中過程中才開始更理解聾人家庭覺得懺悔。林嘉俐說聾人的心都很敏銳,她選擇透過大愛劇《早點回家》給聾人家庭力量,還有「手比嘛會通」手語節目讓社會大眾更支持與理解聾人,林嘉俐說她從小比的都是生活手語,反正爸媽都看得懂,一直到「手比嘛會通」才開始正式學手語。

廖曉彤。
廖曉彤。

     廖曉彤從小擔任爸媽與外界的溝通橋梁,有被迫長大的感覺,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甚至到現在都還在找自信,不過現在比手語反而是很自在,出社會後發現大家以為聾人聽不懂,廖曉彤擔任「聲音藏在」創辦人,首創聾人音樂會,因為她的爸媽都會聽音樂,媽媽聽鄧麗君、蔡琴還會感動到哭,爸爸是五月天、披頭四搖滾派,唯一會唱出聲的就是國歌,一洗澡就會大唱。九月二十三日世界手語日,聾人音樂會將加演第二場,透過震動跟手語,感動全世界。

大合照 早點回家公益講座:CODA 怎麼長大的?聾人子女的成長故事。
大合照 早點回家公益講座:CODA 怎麼長大的?聾人子女的成長故事。

(資料來源:大愛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