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5氣候峰會失敗的關鍵:巴黎協定第六條 嚴格國家訂《聖荷西原則》走自己的路

COP25氣候峰會失敗的關鍵:巴黎協定第六條 嚴格國家訂《聖荷西原則》走自己的路

2019年12月17日 上稿編輯: 許芷榕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姜唯翻譯 林大利審校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5),在延長兩天兩夜的討論、將近44小時,終於在馬德里時間的15日晚上9點落幕,成為25年來耗時最久的一次締約方大會。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5),成為25年來耗時最久的一次大會。照片來源:UN Climate Change

據中央社報導,來自近200個國家的談判代表最後決定,延後到明年再做出有關全球碳市場議題的重要決定,而最終通過多項的宣言,則要求各國展現更大雄心,減少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以及協助受氣候變遷影響所苦的貧困國家。

主辦國西班牙則聲稱,最後產出的文件與巴黎協定所需(升溫控制在2 ℃以下)相去甚遠。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15日也表示,他對馬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成果感到「失望」。他認為,國際社會錯失應對全球暖化危機的機會。

加勒比海國家格瑞那達(Grenada)特使斯帝爾(Simon Stiell)批評,「我們希望保留巴黎氣候協定裡的條款,但我們在每一次締約方會議上看到的,似乎都只是削弱這些條款的新機會。」據路透社報導,世界主要經濟體不太願意提出大膽的行動呼籲以對抗全球暖化,因此引發較小國家和環保倡議人士強烈批評。 談判進展與科學事實的落差 IPCC報告僅「被注意」而非「認可」

抗議者和觀察者普遍認為,最新科學研究結果明明看起來非常急迫,談判步調卻緩不濟急。

Carbon Brief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COP25之前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顯示,《巴黎協定》的1.5℃目標「已無法達成」。報告總結說,即使現有的氣候承諾(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全部實現,2030年的排放量仍比目標高38%。「全球碳預算2019」(Global Carbon Budget 2019)報告再度證實這點。該報告顯示,2019年和2020年化石燃料和工業碳排放將繼續上升。

而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的土地特別報告、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進一步突顯談判進展與科學事實的落差。然而,對於這些科學事實,COP25會議最終文件僅表示「注意到」這兩份報告、「對參與的科學家表示肯定和感謝」,但仍未使用「歡迎」一詞。 (去年的COP24峰會,美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和科威特也拒絕使用「歡迎」一詞表示對IPCC 1.5℃報告的態度,造成情勢嚴重緊張。) 剛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的童貝里(Greta Thunberg)。照片來源:UN Climate Change 氣候峰會失敗的關鍵因素:巴黎協定第六條

根據Carbon Brief,在COP25召開之前,許多人期望將重點放在巴黎協定「第六條」,使碳市場和其他形式的國際合作規範有共識。巴黎協定規則手冊大部分都在2018年底完成,這是最後未決部分。

會談結束時,第六條的談判結果慘不忍睹。由於各方未能達成協議,將在2020年6月的中期會議和11月的COP26上再次討論。

關於第六條的討論很技術性,而且充滿了專業術語,然而如Carbon Brief在第25屆締約方大會前一周發表的深入問答所解釋,這一條是整個巴黎協定的成敗關鍵。這種高風險的情況是馬德里峰會失敗的關鍵原因。

第六條本身包含三個獨立的氣候目標「自主合作」機制,最終目的是提升積極度。其中兩種機​​制以市場為基礎,第三種機制則奠基於「非市場方法」。 巴黎協定案文概述了對參與者的要求,但未決定細節。 京都議定書時代的減碳額度如何傳承?

Carbon Brief報導指出,同樣引發爭議的是如何處理數10億京都議定書時代的碳補償單位,總量相當於超過5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這些碳補償單位主要是在「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下產生的,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的計畫創造出「認證減排量」(CERs)。

這些CER大部分是在某幾個國家或地區中產生,尤其是中國、印度和巴西。在COP25上,這些國家要求使CER符合巴黎協定6.4條的規定,因為私人企業已進行了善意的投資,不應使其資產變得毫無價值。

歐盟和脆弱國家堅決反對沿用這些京都議定書時代的碳補償單位。他們認為,沿用認證減排量等於是用已經實現的減排取代未來新增減排,使原本就乏力的積極度更加消極。

也有意見指出,CER在公開市場上已被視為一文不值,約為每噸二氧化碳0.2美元。此外,數十億噸的供應量遠遠超過需求,將讓巴黎協定第六條的碳價格過低,影響私部門投資的動機,切斷想透過提早進場獲利者的潛在資金流。 一群尋求嚴格規範的國家發布了「聖荷西原則」

會談中備受關注的現象是,由哥斯大黎加領導的一群進步國家在14日早上迅速以今年稍早締約方大會前會上擬定的草案為基礎,發表了「聖荷西原則」(San Jose Principles)。

Carbon Brief提及,該草案在會前會期間私下流傳,但並未公開發表,顯然是在嘗試達成共識和妥協。

哥斯大達黎加環境部長羅德里格斯(Carlos Manuel Rodriguez)說,聖荷西原則是「第六條成功的定義」,要求「禁止使用2020年前的碳補償單位和京都議定書單位及補貼」,並「確保避免重複計算減排量」。

從12個國家或地區開始,到週六結束,已有30個國家簽署了這些原則,其中包括許多歐盟成員國,如英國和德國。

據氣候之家報導,「聖荷西原則」排除重複計算和京都議定書系統的碳信用額度。該原則沒有明確列出任何國家,但是巴西政府的立場是要重複計算,澳洲是唯一公開表示打算沿用京都議定書時代碳信用額度來實現其2030年排放目標的國家。

從COP25談判期間發表聖荷西原則一舉可看出,尋求嚴格規範的國家有多沮喪。13日稍早,羅德里格斯已點名說「完全無法接受」澳洲、巴西和美國的立場。

該原則還指出,市場必須實現全球排放量的「總體緩解」,並應使用透明公開的的會計方法進行評估。 COP25會議現場。照片來源:UN Climate Change 少數成果:新的五年性別行動計畫

「性別行動計畫」(gender action plan)是在COP20的利馬會議中獲得通過,用意在確保女性在有完整、平等和有意義的參與機制,並促成性別友善的氣候政策與「性別主流化」觀點。Carbon Brief指出,本次大會少數達成的共識,則是大會同意了新的五年性別行動計畫,以支持氣候公約中與性別相關的決策和規範。

NGO團體對最後的成果表示滿意,認為此決議有考慮到人權、公正轉型和原住民。 下一步:等同實質啟動巴黎協定的COP26 英國身負重任

雖然2020年6月的波昂中期會議上有機會解決一些問題,但許多癥結點還是需要在格拉斯哥COP26會議上討論。

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英國。英國新當選的保守黨政府在制定氣候計畫的同時要舉辦一次成功的COP,將承受巨大的國際壓力。本質上來說,COP26等於是實質啟動巴黎協定。此外,英國政府將得以脫歐後身份進行未來與歐盟的談判。

整個馬德里會談中,英國前氣候部長和即將上任的COP26主席奧尼爾(Claire O'Neill)出席了許多活動,但受限於英國的簾幕規則( purdah rules ),他們不能在大選前談論英國的政治問題,因此也不能討論明年的會議。 參考資料

- Carbon Brief(2019年12月15日),COP25: Key outcomes agreed at the UN climate talks in Madrid

- 氣候之家(2019年12月14日),Australia and Brazil carbon credits will put 1.5C out of reach, 31 countries say

- 中央社(2019年12月16日),費時最久聯合國氣候峰會落幕 共識與各界反應一次看

- 中央社(2019年12月15日),聯合國氣候會議蹣跚步向終點 結果料差強人意

- 中央社(2019年12月15日),氣候會議落幕 聯合國秘書長:對成果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