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 設櫃 101!這個隸屬 H&M 旗下,卻和快時尚大相徑庭的品牌有何魅力?

瑞典快時尚巨頭之一 H&M 旗下的高端副品牌 COS(Collection of Style),於 8 月 25 日正式插旗台北 101,引來一眾潮男靚女朝聖。開幕當日,11 點店門開啟之前,就有消費者頂著體感 40 度的高溫在外排隊,盛況空前。

這幾年,有許多快時尚品牌都曾來台展店,然而撤櫃而回的也不在少數,Forever 21 以及韓國品牌 SPAO、MIXXO 都在列。

究竟 COS 的商業定位和魅力何在?它如何在快時尚集團下走出自己的風格,甚至成為唯一進軍時裝周的快時尚品牌?

瞄準中價位市場,與母公司做出區別

眾所周知,COS 的母公司 H&M 以快時尚著稱,快速推出新品,不停推陳出新,就是要讓品牌永遠走在時尚尖端,並帶給消費者無限新鮮感。

不過 COS 並未承襲 H&M 的做法,只在春夏與秋冬兩季推出產品,並以「buy better, and keep forever」的理念,將簡約、舒適和永續作為其重要的標籤。「好的設計應該要能夠在客人的衣櫃中,待超過一季。」COS 創意總監古斯塔夫森(Karin Gustafsson)認為。

COS台北101_1.jpg 圖/COS 提供
COS台北101_1.jpg 圖/COS 提供

另外,在產品定位和定價策略上,COS 也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在現代設計大牌當道的時尚圈中,COS 鎖定一個市場空缺:具備設計風格的服飾,但是相對優惠的價格。這也造就了 COS 獨特的風格,不像是那些奢華浮誇、爭奪目光的設計,COS 的產品一率以黑白灰純色系為主,沒有印花,其中,白襯衫更是關鍵靈魂,配上 A 字裙、無釦大衣,「我們專注於功能性,設計經久耐用的產品,」古斯塔夫森說明。

選擇中高端的市場定位,COS 的定價大約落在 2,500 至 5,000 台幣之間,價位雖比 H&M 高,卻可讓消費者以較無負擔的價格,買到大牌質感,被外媒讚譽是快時尚界的「Céline」,也為 H&M 集團貢獻 5% 的營收。

從門店選址到陳設,往輕奢品牌靠攏

COS 的品牌個性,不只體現在產品上,就連門店選址和陳設,也都經過審慎評估。為了和品牌的精緻、低調的調性一致,COS 的門市經常選擇開在精品店聚集的街區,緊鄰經典大牌,賦予自家品牌高階的形象,也讓這個印象深植顧客心中。

也因為如此,COS 展店腳步與 H&M 相比可說是非常龜速,從 2007 年在倫敦開第一家店,至今在全球僅有 275 個門市,不到 H&M 的十分之一。不過該品牌在接受《GQ》專訪時曾表示,「展店對 COS 來說,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衝刺。」從設計到營運,都貫徹品牌「細水長流」的理念。

COS 的門店陳設也不馬虎,雖然母公司是快時尚巨頭,但快時尚品牌常見的特賣、高掛特價的陳列方式,在 COS 店裡絕不會出現。無論是不是促銷檔期,店內始終維持高冷風格,幾何方形的衣櫃、鋼質衣架,根據衣服的顏色和風格款式擺放,簡潔清晰。

COS台北101_14.jpg 圖/© Shopping Design
COS台北101_14.jpg 圖/© Shopping Design

COS 也清楚自己的客群,並非追求流行的人,所以在門市的設計中也經常帶點藝術感,呈現出雋永的魅力。過去更曾與藝術家或是團體跨界合作,像是紐約工作室 Snarkitecture、首爾出版商 The Book Society、攝影師 Nina Band、藝術家 Michael Sailstorfer、荷蘭設計師 Olivier van Herpt 以及比利時傢俱設計雙人組 Fien Muller 和 Hannes Van Severen......等,讓它擁有其他平價時尚品牌,無法比擬的特色。

然而,COS 當年填補的日常時尚空缺,也面臨競爭對手的回防。Zara 日前也進行了品牌重塑,努力搶進快時尚和精品之間的折衷市場,甚至 COS 一在 101 開幕,Zara 就立刻進行櫃位裝修,嚴陣以待。日系快時尚 UNIQLO 近年推出的設計師系列,同樣瞄準那些想要極簡日常的專業人士,又不需要支付太高昂的價格就能擁有。

門店精挑細選、精心佈置的 COS,遇上隨處都可見的對手,極簡風格的堅持,有待市場驗證。

資料來源:GQ

更多報導
以數據取代直覺!法國新創打造時尚趨勢預測平台,讓 LV、Dior 都買單
碳排污染也可以回收再利用,Lululemon 打造「碳廢氣布料」,怎麼做到的?
快時尚品牌紛紛釋出永續宣言,這些策略能兼顧快速生產的商業模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