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新制後每日平均新增 109 例!指揮中心:擔憂兒童 MIS-C 風險,出現 6 大症狀需小心

自 3/20 新制實施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後續 3/21-3/23 期間平均每日新增 109 例 COVID-19 確定病例,也就是中重症者,均為本土個案,較新制前一個月的每日中重症平均數 119 例略降。另上週(3/17-3/23)平均每日新增 34 例死亡,亦較再前一週 (3/10-3/16) 之每日死亡平均數 41 下降,疫情持續呈下降趨勢。

指揮中心說明,上週平均每日新增 34 例死亡個案,其中 92% 具慢性病史、69% 未打滿 3 劑疫苗、92% 為 60 歲以上。由於重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及未接種滿 3 劑疫苗,呼籲長者等重症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與及早用藥。另外羅一鈞指出,新增兩例 MIS-C 個案,皆未接種過任何疫苗。其中兩歲女童入院時曾併發心肌炎等狀況,現經治療已出院;一歲男童則收治進加護病房,併發心肌炎與心臟衰竭,現已出院。截至目前累積 207 例 MIS-C 個案。

羅一鈞提醒,家中若有孩童染疫,一定要注意是否有發展成 MIS-C 的變化。以台灣狀況來說,並無像國外一樣死亡率高達 1 至 2 % ,目前並無因染上 MIS-C 而死亡的兒童個案。MIS-C 通常是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身上,台灣 5 歲以下佔六成,主要是會持續發燒,併發紅疹、結膜炎,或出現心肌功能受損、低血壓、凝血功能異常、腸胃道症狀等。如果家長有發現孩子持續發燒並出現相關症狀,就該當心。

有家長擔心現在輕症不需通報,沒有確診紀錄,孩子將難以判斷是否為 MIS-C,對此羅一鈞指出,目前累積的 207 例 MIS-C 個案中,有10 例是過去未有通報紀錄的個案,後續會透過醫師問診,看有無接觸史、PCR 檢驗等,來確認是否感染新冠。只是 MIS-C 容易與川崎氏症搞混,醫師在診斷上需要分別是否有新冠陽性抗體來佐證,但治療是類似的,因此家長不用擔心孩子沒確診就不是 MIS-C,醫師都會納入鑑別診斷中。

指揮中心補充,上週新增檢出 81 例 Omicron 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目前本土主流病毒株仍為 BA.2.75,其次為 BA.2、BA.5; XBB.1.5 累積 30 例(本土 3 例、境外移入 27 例)。其中第 3 例本土 XBB.1.5 個案是北部 20 多歲女性,羅一鈞說明,該個案 2/18 首次確診、3/7 發病、隔日確診輕症,屬於重複感染,兩次確診間隔不到 1 個月,僅 18 天。雖然依舊是 BA.2.75 為主流,但 XBB.1.5 具有傳播力優勢,未來狀況仍有待觀察。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防疫逐漸穩健開放,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 BQ.1、BF.7、XBB 等新興變異株仍具效力,請民眾一起參與「疫苗加一」活動,提升預防保護力,安心恢復正常生活。另亦提醒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配合各項防疫規範,並建議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

文、圖/陳韋彤

更多Heho健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