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鴕鳥的風險更大

親愛的任

我們的兒子同年,今天,你終於來問了我們都無法避免的問題:這麼早交女朋友好嗎?

我不想給你好或不好的答案,但讓我先說說我家的故事。姊姊大弟弟三歲,女兒原本就比男生早熟,再加上她天生個性愛交朋友,所以在四、五年前,也就是姊姊十三歲時,她就「發現」了「男生」這種動物。讀國際學校的孩子,受西方觀念影響,面對男女感情的態度比較不彆扭,因此建立感情的機會就更多了。

但是具我觀察,也不是每個孩子「開翹」的時間都一樣,同學裡還是有很多孩子「乖」得很,除了上學回家,還是上學回家。這些孩子的時間全都用在功課上嗎?不見得。

剛好,我家姊姊就屬開翹早的。她一開始注意男生後沒多久,就來問我幾歲可以交男朋友。我哪知道幾歲啊?我只知道自己超過二十歲還沒半個男朋友。但是我的經驗不足取,那是沒機會,不是因為不想早點有男朋友。

因為我也不知道答案,再加上傳統觀念告訴我,這個時間點應該是能晚則晚,所以我就隨便說了十六歲。十六歲對很多中國父母來說,還是太早了。但是,十六歲就叫成年,成年的孩子,又不是要去做什麼壞事,這個年齡可以了。況且,當時她離十六歲還有三年多,反正還沒臨頭,我想用鴕鳥心態應付了事。但是,姊姊後來的故事告訴我,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絕不會用鴕鳥心態應付她。我可以不鼓勵,但也要用正面的態度去正視她的「需要」。

「你喜歡哪個男生?帶來家裡玩。」「剛開始不要這麼快就變成男女朋友,這樣你才可以多觀察看看他是不是你真正喜歡的人。」交男朋友該注意的事,配合年齡該說的我原本就說了。父母說不好,不代表孩子就不會去做,這件事我老早知道。我心想,你有「本事」就自己看著辦吧。但是我不知道的是:原來讓孩子偷偷來,他們所冒的風險大多了。

因為偷偷來,你不會知道孩子跟什麼人在一起。其實跟什麼人在一起,也不是父母可以決定的。但是偷偷來,孩子當中遇到疑問,就不可能找你諮詢。青少年間的口耳相傳,或是網路查來的資訊,或是媒體的八卦新聞,怎麼是父母的循循善誘可比擬的。

例如一夜情,你可以去問問看,很多沒性經驗的孩子,卻會說自己接受一夜情,認為那是很美的事。但是如果你有機會跟他們多聊聊,才會知道他們需要更多的引導和討論,就能慢慢認識自己真正喜歡的感情模式,而不是人云亦云。感情不像上市場買菜,這次吃了自己不喜歡的菜,下次別買就好。感情上不好的經驗,是會留下的。

如果孩子瞞著你偷偷談感情,遇上需要大哭的時候,你的肩膀在哪裡?你以為青少年不需要父母的肩膀嗎?哎呀,平常沒事真的不需要,等發生這種「我愛你你不愛我」的大事時,孩子最需要的當然就是你囉。

姊姊前兩次大哭的時候,她只能關起門來把眼淚往肚子裡吞。更慘的是,她還需要在我面前「強顏歡笑」,以免「事跡敗漏」。她不知道,我根本不會罵她。但是當時她太小了,還處在怕媽媽罵的階段。我為了當時沒能陪著她一起哭,覺得後悔不已。

我們要相信孩子。不只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要對別人的孩子保持信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所以你的孩子遇上壞人的機會並不大。我們不應該為了微小的機率而去阻止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

不久前,弟弟也「開竅」了,這次我進步了,採「半鼓勵」態度。上星期五,他第一次約了女生。前一天,我故意裝隨性,問:「你錢夠不夠?」他說:「我要看電影和吃飯。」我不問吃什麼飯、看什麼電影,只說:「第一次電影票你出錢。第一次吃飯也可以你出錢。那是紳士風度,也是禮貌。」我放了一張大鈔到他的皮夾裡。他瞄了一眼什麼話也沒說。

然後星期五的晚上,八點半,門鈴響了,我興奮地跑去開門(咦,又不是我去約會,跟人家興奮個什麼勁呢),看了進門的兒子一眼,我知道,這時候別說話。

隔個星期五,他約了男生放學後去滑滑板,就知道自己的猜想沒錯──那個女孩沒希望了。至於為什麼沒希望,我還沒敢問,這可能要等孩子主動說,到時才能假裝不在意地「隨便聽一聽」就好。但我想先把我的「推斷」告訴你──原本兒子約她,少不了是女孩外表不壞,或是對方主動約,那表示兒子的外表也不壞。但是,外表哪有用啊,他們一定是「話不投機」嘛。這個年紀的孩子原本就尷尬得厲害,又是男女生單獨在一起,如果彼此「不投緣」,分秒可能都如坐針氈吧。

好了,如果我阻止弟弟去約會呢,結果就是,他會延後學到這件事:談感情,光看外表,沒用。這個觀念重不重要?哎呀,重要得不得了。你不見這麼多男生只因為「美色」就瞎了眼,最後後悔也來不及。

親愛的,恭喜,你兒子要開翹了。與其讓孩子在我們面前閃閃躲躲,還不如跟他們一起面對。對異性產生興趣,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生樂趣的所在。「交男女朋友」的時間表,應該讓孩子自己決定,我們只要在一旁陪著一起度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