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患治療以干擾素為主 輔以口服抗病毒藥

C型肝炎患者接受治療,必須要很有耐性。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鄭勝偉表示,目前治療以干擾素為主,輔助口服抗病毒藥物,依據不同病毒基因型、患者病情狀況,療程從二十四至四十八周不等。 鄭勝偉醫師分析,若懷疑罹患C型肝炎,可透過抽血檢查,觀察有無C型肝炎抗體幫助確診。並非所有C型肝炎患者都需要接受治療,如果兩次抽血檢查都發現肝功能指數居高不下,就得展開治療。 鄭勝偉醫師進一步指出,C型肝炎病毒主要分為六型,在台灣,C型肝炎病毒類型以1b、2a這兩種亞型居多,台灣C型肝炎亞型對於干擾素治療效果不錯,療效可達八到九成。另外,孕齡病患在接受治療結束後六個月內,必需採取避孕措拖。所有患者在治療結束後,仍需定期接受肝功能檢測、超音波檢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急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通常沒有症狀,且很少引發危及生命重症。大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五的人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身體會在六個月內主動清除病毒,不需要接受治療,便會自然痊癒。其他百分之五十五到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則會轉變成慢性C型肝炎,而慢性C型肝炎患者在二十年內出現肝硬化風險為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 鄭勝偉醫師提醒,C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傳染,如輸血,共用針頭,刮鬍刀,或其它不潔器具等都可能傳染C型肝炎。經由性行為傳染機會很低,而一般飲食則不會有傳染機會。另外,C型肝炎不像B型肝炎,並沒有疫苗可以作為預防。 台灣成人C肝抗體陽性率約2~5%,保肝三部曲「篩檢—治療—追蹤」,積極治療降低肝癌風險。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副秘書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主治醫師戴嘉言表示,目前治療慢性C肝主要使用長效型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Ribavirin),其中病毒基因型第1型患者,治療48周的效果,在台灣約為77%,高過歐美約僅有50%的治癒效果。而病毒基因型第2型的患者,經過24周治療後,台灣的治癒率高達90~95%也一樣高於歐美的平均治癒率83%。 除了標準化療程,臨床醫師還會依據病患病毒對藥物治療反應的差異,採取不同治療策略。戴嘉言表示,以病毒基因型第1型的患者為例,若治療4周時病毒即消失或是治療前病毒數較低(400000IU/ml),基於過去研究顯示,這類患者治療48周與治療24周的差異不大,因此治療24周即可。 同樣的,病毒基因型第2型患者經治療4周後病毒消失,也不需治療32周,只需要治療16周即可。若治療12周後病毒濃度沒有下降百倍,則不管是病毒基因型第1或第2型,便停止治療。以台灣經驗來看,初次治療成功率超過8成至九成,呼籲民眾切莫輕易放棄治療。 戴嘉言提醒民眾保肝三部曲,先要接受篩檢,先了解自己有無遭受病毒感染,然後積極配合醫師用藥治療,治療完成後持續追蹤,發現併發症可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