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IMES 「亞洲供應鏈250排名報告」,晶圓代工與電動車影響力大增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研究單位DIGITIMES今日(19日)發布「亞洲供應鏈(Asia Supply Chain; ASC) 250排名調查」,當中值得注意特點是,隨著消費需求下降,晶圓代工廠發揮關鍵作用,以及車電產業的崛起,此外,亞洲供應鏈廠商的前十大中,台灣僅有三家入列,兩家電子組裝廠鴻海(2317)與和碩(4938)各排第三和第二十,而台資半導體廠中台積電(2330)有入列,從2021年的第十五,2022年推進到第八。DIGITIMES以亞洲國家ICT產業供應鏈相關企業為主軸,分析來自中國(包括香港)、日本、韓國、台灣、印度和東南亞等國家/地區的近5000家公司的財務表現數據,深入檢視供應鏈最新情勢與亞洲各國競爭力。更點出三個特點,包括其一,晶圓代工與電動車是亞洲的雙重技術引擎。第二,中國受益於當地電動車崛起,超越東亞同行。以及第三,隨著消費需求下降,晶圓代工廠發揮關鍵作用。

透過今年排行的揭露,DIGITIMES有以下三點最主要的發現,第一,亞洲的雙重技術引擎:電動車和晶圓代工廠。根據ASC 250營收排名前20家企業分析結果,在科技硬體相關產業方面,顯現專注於下游技術產品和設備以及消費電子業務的公司大多經歷了年度銷售下降,只有晶圓代工廠台積電(TSMC)有顯著的收入增長。而在汽車/電動車相關產業方面,前20名的七家汽車製造商中,傳統汽車巨頭,如豐田、本田和中國的上汽,都在2022年的銷售中出現了下降;而提早布局電動車產業的公司,包括比亞迪、現代和起亞,都經歷了收入增長,特別是中國的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其年度增幅達到了80%。

第二,中國受益於當地電動車崛起,超越東亞同行。進入ASC 250名單的公司,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台灣和韓國四地,合計數量為238家。其中,中國企業大幅提升至107家公司,2022年的總收入達到1.42萬億美元,較一年前增長了9.2%,在規模和增長速度方面超越了日本。

中國科技產品和設備行業主要業者,如聯想和小米等,在2022年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反觀包括如比亞迪、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寧德時代、以及國瑞科技等中國電動車和電池供應商,在2022年的收入同比增長了超過20%,凸顯了中國充分利用其龐大市場結合政策支持,將電動車、電池和能源儲存扶植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驅動力。

日本緊隨中國,有74家公司進入名單,但其2022年總收入較一年前下降了3.9%,成為東亞四地中唯一一個銷售額出現負增長的國家。進入名單的日本公司比例也下降到30%以下。這一下滑是由於半導體零件短缺、消費電子需求放緩和電動車典範轉移,形成日本汽車製造商經營上的挑戰。台灣在2022年實現了2.3%的年度增長,而韓國則增長了2.6%。台灣公司的收入增長主要歸因於晶圓代工廠,如台積電和聯電(2303)。韓國公司主要受惠於現代和起亞在電動車市場的表現,也帶動了當地電池供應商的發展。

第三,隨著消費需求下降,晶圓代工廠發揮關鍵作用。 通脹、俄烏戰爭、中國的COVID-19封鎖,以及美聯儲的加息政策,在2022年對全球消費市場造成打擊,宅經濟曾是消費電子產品的主要需求驅動力,但自2022年第一季度影響便逐漸消弭。相關系統硬體公司削減了他們的出貨預測,進而影響了上游領域的公司表現,如IC設計、IC封測和電子零組件供應。根據ASC 250,科技產品和設備、消費性電子、及電子零組件銷售額,在2022年分別同比下降了1.3%、4.5%和5.7%。入榜的半導體業者在2022年仍實現了11.7%的增長,包括台積電、聯電和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年度銷售增長均超過30%。

由於這些晶圓代工廠位於供應鏈的頂端,消費需求走弱的影響不會像下游客戶那樣迅速,然而由於PC和智能手機需求的減弱,台積電、聯電和中芯國際在2022年下半年都降低了其利用率。台積電的N7產能利用率在2022年第四季度僅為60%,公司還將其2022年全年的資本支出從400-440億美元削減到36億美元。

中國和韓國在亞洲各國中最積極地通過政策舉措鼓勵電動車發展,日本的增長則相對較緩慢。ASC 250研究顯示,中國和韓國已擴大其在汽車製造業的地位,收入增長分別為10.4%和8.2%,日本則略微下降了2.4%。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電動車行業外,包括像電池材料、鋰電池和能源存儲等上游及關聯行業迅速增長,特別是電力零組件的收入增長高達37.4%,其中包括中國的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和國瑞科技,以及韓國的LG Energy Solution和三星SDI等公司。生成式AI與電動車的科技新浪潮,將是新一代市場及產業發展機會點,亞洲供應鏈的脈動,正牽動全球相關產業的走向,並成為相關產品服務普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