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存廢關頭 該攤牌了

日前對岸官方性質的《人民政協報》發布名為「ECFA從來沒有鐵子王」文章一篇,暗示ECFA不是「世襲罔替」理所當然的存在,警告台灣意味之濃厚不在話下。對岸會有如此反映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對於民進黨蔡政府上台7年時間以來傾美反中政策的嚴正警告,在耐心耗盡之前給予的善意提醒。

月前,陸方對台發動貿易壁壘調查,蔡政府的反應或稱不上是驚弓之鳥,然而對號入坐的心態卻是顯露無遺。先是「假好心」替對岸撇清此舉無關終止ECFA,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更一反綠營在野時反對簽訂ECFA的猖狂立場,苦口婆心解釋ECFA實施對雙方均有利、不希望終止ECFA,全然將綠營當年糖衣毒藥、木馬屠城的選舉說帖拋諸腦後,自我打臉似的委屈求全起來。

不過,邱太三等官方人士的說法完全解釋不了民進黨內部的鷹派作風。在早先時間,民進黨趁GDP等經濟數據可堪入目時機,面對陸方數次「不針對任何農漁產品」的查驗禁輸措施,旋即發動「自由鳳梨」等的民粹攻勢質疑是陸方政治打壓;在綠營側翼搧風點火下,更聲稱ECFA不是對岸的讓利,而是台灣幫助中國經濟發展。然而如此愚民反智的說法竟也一時蔚為綠營大內宣的顯學論述。

如今到了ECFA存廢的臨死關頭,蔡政府仍不忘政治操作的套路,意有所指的表示「願不設前提與對岸磋商」,指的正是沒有九二共識的前提再來磋商,完全否認當年乃是兩岸政府共同基於九二共識所簽訂ECFA的政治事實。如此,蔡政府說終止ECFA會破壞兩岸關係,卻逕自將兩岸關係最上位的政治基礎掏空殆盡,究竟意欲何為?

ECFA未廢,相關農漁產品的市場卻已地動山搖。民進黨政府一方面趕緊投入大量的行銷廣告活動預算,演演猴戲給農漁民「安心」以免引來民怨暴動;一方面更半強迫式地要求與政府有關的公民部門「買單」團購,連藍營執政縣市機關都曾受到綠營「德政」的人情壓力,被民間產銷單位懇託公費買單。為的卻只是讓產量產值數字美化,好回過頭來強調農委會行銷有方、內銷有成,不也是一種上對下、官對民的認知作戰?

僅舉鳳梨一例,2020年台灣鳳梨出口到大陸約4.2萬噸,到2022年只剩400噸;而農委會卻只大肆宣傳輸日成長8倍,高達2.4萬噸的產量缺口如何解決卻不見任何可行對策;又近期鳳梨市場量多價跌,外銷遠不如預期,傳出高雄約有7成鳳梨遭棄收,截至5月上旬輸往日本更較去年同期減少16%。其他曾被禁輸的農漁產品同樣也是一片愁雲慘霧,在在打臉綠營執政的嘴硬、無能。

ECFA如同一面民進黨專屬的政治照妖鏡,照得10餘年來綠營政客的嘴臉無所遁形,如今為了選舉尚能嘴硬「不設前提」談條件,實則已在為將來的敗選鋪路。可以想見,在野的綠營必再易幟高舉反中廢ECFA大旗,然而這一切都在考驗台灣人民的政治智慧,是否該與綠營的蔡政府全面攤牌了。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