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是兩岸經貿關係壓艙石
4月12日大陸商務部宣布:將就台灣長期以來禁止大陸進口2455項貨品一事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到了8月17日,商務部公布初步調查結果,指我方對大陸進口限制不符合WTO相關規定,也不符合ECFA內容,將結合調查結果採取相應措施,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項下給予台灣產品的免關稅優惠。
自此,ECFA成為台灣各界人士關切的焦點。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依據ECFA台灣出口到大陸減稅8億多美元,如果中止關稅優惠,可以轉往別的市場。經濟部長王美花說:未來廠商若有需求,政府會大力協助產業。行政院長陳建仁則說:ECFA對台灣的影響越來越小。蔡政府眾官員不知所云的回答,正顯示出彼等若不是井底之蛙,就是根本未把台灣經貿的前途放在眼裡。
具體而言,ECFA象徵三個層次的意義,最核心一層是出口產業的利益。依據海關進口稅則,台灣進出口貨品達8000多項,ECFA早收清單所列出口大陸免關稅的項目只有539項,占不到7%;但以金額計,則占2009年台灣出口大陸的16.1%;即使到了去年,該等貨品出口到大陸205億美元,仍占我方出口大陸的16.9%,其重要性並未減少,不知陳院長所說「ECFA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是不是指ECFA在他心中已無關緊要?
此外,現行ECFA免關稅貨品均是傳統產業,且以中小企業為主,特別需要政府照顧。但蔡政府執政以來,對傳產和中小企業可謂不聞不問。
ECFA象徵的第二層意義是扮演兩岸經貿關係壓艙石的角色。2008年馬政府執政,奠定兩岸經貿關係穩定發展的局面,我對大陸貿易順差持續增長,最近10年累計達8165億美元。蔡政府執政7年多,我對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從39.5%上升至最高43.9%,年貿易順差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兩岸經貿成為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支柱力量。
一旦ECFA被部分或全部中止或終止,影響所及不僅是ECFA早收清單上免關稅的貨品,兩岸經貿將處於動盪狀態,全面衝擊台灣出口和投資,勢必重創台灣經濟。
龔明鑫說,台灣出口可以轉往別的市場。試看蔡政府力推的「新南向政策」,2015~2022年間我對新南向18國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從21.1%減為20.2%,進口卻從16.2%增至19.5%,我貿易順差從221億美元萎縮到135億美元,所謂分散市場豈不就是笑話一樁!
ECFA的第三層意義是關係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空間。ECFA屬於WTO體制下的自由貿易協定,2010年兩岸簽署ECFA後,順利與紐西蘭、新加坡簽署《經濟合作協定》,正在洽談中的另有幾國;俟後續的《服務貿易協議》受阻後,與所有貿易夥伴的洽簽工作隨即中止。
如今若ECFA部分或全部中止,顯示兩岸經貿關係進入另一嚴峻狀態,直接衝擊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機會。在台灣申請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有7個國家同時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成員,大陸是該等國家密切的經貿夥伴,要想得到他們同意我方加入,將是難以克服的障礙。
當前全球產業供應鏈在美國政治操弄之下正在大遷徙,我企業被迫遷往東南亞和墨西哥等地。沒有了ECFA、未能加入CPTPP和RCEP,台灣出口必須繳交關稅、競爭力降低,其後果將是產業進一步出走、面臨產業空洞化危機,蔡政府施政豈能只有意識形態而沒有台灣經濟的未來!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前經濟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