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adget 元宇宙教室:不,元宇宙不是個新概念

Engadget 元宇宙教室
Engadget 元宇宙教室

歡迎來到 Engadget 元宇宙教室!本系列文章將會深入探討元宇宙、VR、NFT、虛擬土地、加密貨幣等話題,讓各位了解這種虛擬世界的最新發展以及注意事項。

上一期稍稍解釋了一下當前對於元宇宙的定義後,這裡小編來帶大家看一個在過去的遊戲、電影、動畫等各種媒體中,對於「元宇宙」的解釋方式,並且試著由對比它們和真正元宇宙的分別,來讓大家對於元宇宙有個更清楚的概念。

The Matrix
The Matrix

首先要說的是,即便不完全符合我們對「元宇宙」的想像,其實電影當中以人類進入電腦世界為題材,並且與遊戲相結合,自從 1980 年代這樣的概念就已經存在了。當中最經典的例子無疑就是 1982 年的《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而在 90 年代也有不少電影在呈現主角與壞人在電腦或網路世界上「斗法」時,會選擇將網路世界描繪成了一個虛擬的立體世界的「具現化」型態,來增加觀眾的代入感,而不是看著一行一行的字在跑而已。但真正說到以假亂真的「虛擬世界」,那當非 1999 年的《駭客任務》莫屬 —— 從某些程度上來說,它就是在講一個所有人都在「元宇宙」裡的故事,不過這個「元宇宙」裡的人們大多不知道自己是在虛擬世界就是了。

小編第一次接觸到「網上虛擬立體世界」,也有差不多久遠的歷史。在 2001 年還在讀大學時(嗚,年齡曝露了),就曾經專題報告過一個名為 Adobe Atmosphere 的軟體。這個軟體包括了建造虛擬世界的工具,以及在瀏覽器上顯示該世界的插件,還能透過專門的類 Javascript 語言透過網頁本身去操作虛擬世界的內容。在世界中會有著「傳送門」,讓你可以傳到其他的世界(其他就是其他網頁),以此來取代連結的功能。此外,在 Atmosphere 的世界中你也能看到其他在同一個世界裡晃蕩的人,並且透過文字聊天,可以說是聚齊了大部份元宇宙的元素。可惜的是,因為「市場狀況與使用者回饋因素」,Atmosphere 在 2004 年就被 Adobe 終止了。

World of Warcraft
World of Warcraft

但就在 Atmosphere 終止的同一年,網路界與遊戲界迎來了革命性的改變,也就是遊戲《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的上線。當然,魔獸世界不是第一個大型的 MMORPG,但是以其家喻戶曉的程度(而且在 20 年後的今天依然活跳跳的呢),應該讓它最適合做為範例。魔獸世界其實早在 2004 年,就已經有了讓成百上千名的玩家,在同一個 3D 的世界中,近乎即時地與環境、與其他玩家互動的能力。不僅如此,從在某些程度上來說,《魔獸世界》之大、內容之豐富,可能還超過了目前的許多元宇宙計畫。不過它和元宇宙不同的是,《魔獸世界》是個獨立的世界,並不試圖去複製真實世界的任何元素,但這並不阻止玩家們在《魔獸世界》中找到與現實完全不同的新朋友與新人際關係,這點應該會和未來的元宇宙很相像吧。

Second Life
Second Life

既然 2004 年就有這樣的技術,那為什麼不用來打造一個以現實世界為藍本的 MMORPG 遊戲呢?這當然是有的,而最有名的一個《第二人生》(Second Life),甚至還早了《魔獸世界》一年,在 2003 年就上線了。事實上,除了 VR 技術還不存在外,《第二人生》自身便已經差不多滿足了元宇宙所有的條件了 —— 它讓玩家以一個虛擬化身在世界中亂逛、可以與其他居民進行社交、參與各種個人或集體活動、而更重要的,它還能在世界中製造並交易各種虛擬的財產與服務。

小編還記得當初大約在 2005 或 2006 年左右,《第二人生》最為紅火的時候,其聲量並不會比現在的「元宇宙」小。特別是《第二人生》中的虛擬經濟,更是曾被大肆探討的話題——虛擬地皮的買賣、虛擬服務的提供、虛擬名人、虛擬經濟的控管、虛擬智財權、單一運營商的潛在危害等等相關討論,其實在當時都已經經歷過了一輪。然而從 2010 年左右開始,《第二人生》就開始走下坡,雖然至今仍在營運,但還記得,甚至是知道這個遊戲的人,恐怕已經不多了。有了這個先例,也使得小編一直對於舊瓶裝新酒的元宇宙是否能開拓市場,多少還是抱持著疑慮。畢竟很多現在元宇宙在吹捧的特色,當年其實都早已經實現了,卻並未能真的對人們的網路使用習慣帶來實質性的改變。那又如何能說現代的元宇宙,會有多大的不同呢?

Summer Wars
Summer Wars

2009 年的日本動畫電影《夏日大作戰》(サマーウォーズ)是小編覺得最接近初期的元宇宙的詮述方式之一。在這部電影中,存在著一個大型的虛擬世界「OZ」,而用戶可以透過手機、電腦等多種終端連入其中。雖然因為視覺化的電影呈現,OZ 是以一個立體的空間的型態存在,但從很多電影中的畫面我們都能看到,其實裡面的「玩家」都是透過平面螢幕操作的,並不是個 VR 世界。比較可惜的是,雖然 OZ 在《夏日大作戰》的劇情中有著極重要的地位,但 OZ 本身是如何運作、有什麼功能,只有在最一開始有些帶過而已,並沒有太詳細描述。

Minecraft
Minecraft

下一個小編覺得對於元宇宙的概念有著關鍵影響的,是 2011 年推出的《當個創世神》(Minecraft)了。這個遊戲擁有幾乎無限大小的開放世界,但更重要的是它是「立體像素」為基礎產生的世界,再搭配上簡單又直覺的建造工具,使得《當個創世神》在自製建築物等內容上極為簡單,讓任何人都能在立體的世界中生成屬於自己的創作內容。元宇宙中如何讓一般人都能自由創作而不用專業的工具,以及能開放到多大的自由度,這都還是目前大部份元宇宙待解的問題,或許 Minecraft 能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也說不定了。

Ready Player One
Ready Player One

最後,我們來到了只要談到元宇宙就不能不提的一部電影,2018 年的《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或譯《挑戰者1號》)。這部電影上映在 HTC Vive、Oculus Rift 等 VR 頭戴裝置推出之後,但又在近兩年的元宇宙熱潮之前,可以說是提前「定義」了元宇宙。劇情就估且不提,事實上電影中對於很多關於元宇宙的面向,像是強化體感的設備、虛擬世界的創作與經濟、現實與逃避現實、個人現實資訊曝露的影響、虛擬世界的廣告等很多很多的方面,都有著非常深入的描繪。雖然說劇情有些老套,小編還是推薦想要了解元宇宙的願景的朋友,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當參考。小編未來在這個系列當中,恐怕也免不了會常常引用這部電影的一些元素,做為探討元宇宙的出發點。

描述了這麼多過去的「元宇宙」,大家應該不難發現其實這個夢想自從有網路,甚至是說有電腦以來,人們就一直努力地想去實現,並且無論是透過遊戲、電影、還是已經存在的服務,我們其實已經試過很多元宇宙的元素了。那現代的元宇宙要如何與過去的「元宇宙」進行區別呢?這應該不外乎就是 VR 與 NFT 這些最近極為火熱的話題,小編也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更深入帶大家來探討元宇宙與 VR 等新技術間的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