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E戰機/國機國造起點:中美軍事合作里程碑「虎安計畫」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上月29日在台東失事墜海的F-5E戰機,造成29歲飛行員上尉朱冠甍不幸殉職。不少人誤會F-5E是自美國進口的戰機,然而此型飛機不僅是國產自製的第一架戰機,更是中美軍事合作的一項里程碑,即便機齡逾40年,許多飛行員在飛過各型戰機後,仍對F-5E念念不忘,足見此戰機在空軍的地位。

1960年代初期,中共方面獲得蘇聯輸出米格-21專利技術和生產線,我空軍所擁有之F-86軍刀機略屈下風,國軍積極向美方要求引進當時最新的F-4幽靈式戰機,經多年交涉,尼克森政府仍態度曖昧,只給了F-104戰機及驅逐艦5艘,為此蔣介石在日記裡多次痛罵美國。

直到1972年,美國為落實「越戰越南化」,要求我軍將35架F-5A移交越南使用,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派英文秘書葉昌桐少將與美軍顧問團協商,對方仍對F-4戰機不願鬆口,葉昌桐當下一轉念,要求雙方在台合作生產 F-5E 戰機,沒想到竟獲美方同意。

經過多次協商,雙方達成協議,美國政府於1972 年 11 月宣布,將協助中華民國合作生產F-5E戰機,以加強中華民國的空防力量。1973 年 2 月,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政府簽訂協議,由諾斯洛普公司(即F-5E製造商)授權航空工業發展中心(現為漢翔公司)生產 100 架 F-5E 戰機。

由於F-5E的市場定位原為低端的外銷專用戰機,這項名為虎安(Peace Tiger)的生產計畫,於1974年7月17日正式下達生產命令開始,在美方全力協助下,10月30日即造出第一架戰機,最初為東南亞叢林迷彩,為慶祝當時總統蔣中正的88歲生日,乃命名為「中正」號,

虎安計劃一直持續進行到1980年代中期,截至最後的虎安6號計畫為止,共生產了242架單座的F-5E與66架雙座的F-5F,總數318架,佔全球產量約1/4,中華民國空軍也成為F-5E全球最大的使用國。此即為台灣開啟「國機國造」的濫觴。

在戰機進展日新月異當下,國造F-5E也出現多個改良版本,包括安置偵照設備的7架RF-5E虎眼式偵察機,曾於921地震與88風災偵照現場以供搶救單位參考。90年代空軍大量引進新式戰機,F-5E退居二線,漢翔以經國號航電、武器系統為藍本,推出F-5E性能升級計畫「TIGER 2000」,但因高層計畫將F-5系列戰機全數除役,性能提升計畫也因此胎死腹中。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蘇貞昌甫震怒換2警局長無效?國民黨:地方治安持續惡化

年底轉眼又到 民間團體呼籲戒除尾牙表演娛樂長官惡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