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 美英法義等國內政拖累 難有突破

「攘外必先安內」,古有明訓。七大工業國組織(G7)峰會26日在德國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登場,當地風景如畫,但美英法義領導人因國內紛擾,要達成甚麼突破,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以領袖大合照讓人印象深刻的G7,包含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和非正式成員歐盟,上一次峰會去年6月在英國英格蘭海濱康瓦爾郡(Cornwall)舉行,在氣候行動方面的進展不如預期,預示去年11月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成果打折。

今年峰會在艾茂山莊(Elmau Castle)舉行,這裡也是2015年G7峰會舉辦地;雖然僅在七年前,但看來就像上世紀的事,因為當時英國還沒透過公投決定脫歐,時任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尚未退休。當年峰會後的聯合聲明點出當時挑戰:譴責俄國兼併克里米亞與北韓核計畫,敦促相關各方談成伊朗核協議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哥倫比亞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任薩克斯在發給「外交政策」期刊的電郵中說:「連續幾次G7峰會成果有限,今年這次也很難有多大成果。」

薩克斯說:「G7的麻煩愈來愈多,許多是自找的。多數成員國政府處於弱勢。拜登總統的支持率直直落,英國首相強生的支持率也往下掉,法國總統馬克宏失去國會多數優勢,義大利處在不確定中,而且在如何應對俄烏戰爭方面歧見愈來愈深,德國面臨嚴重能源危機,美國和歐盟更是最可能陷入衰退。」

有鑑於此,G7這次另外邀請非洲聯盟現任輪值主席國塞內加爾、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現任輪值主席國阿根廷和印度、印尼、南非,參加峰會的特定會議。

今年1月起擔任G7輪值主席國的德國,承諾將遏制氣候變遷作為G7優先要務,但恐怕很難實現。去年G7峰會同意「加速國際社會逐步脫離煤炭」,但天然氣因俄烏戰事供應短缺之際,污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煤炭悄然回歸,德國和義大利都宣布打算重啟封閉的燃煤電廠。

即使近年G7峰會沒有談成重大計畫,東道主德國總理蕭茲仍舊雄心萬丈,提議仿效二戰後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畫」討論烏克蘭重建,說這是「幾代人才能完成的任務」,能否談成仍待觀察。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羅訴韋德案為何可被推翻?關鍵4件事鋪路
華人聚餐爆群聚 逾2成染疫 百歲翁也確診
新州溺亡華裔兄弟出殯 母痛哭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