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攜手台灣老牌桂冠,用精準數據當健康顧問!背後有哪些商機?

打開LINE帳號,專屬的「健康顧問」分析數據後,發現你最近體脂偏高、走路步數少,便推薦你多補充點蛋白質和膳食纖維;若不知道吃什麼好,點開食譜庫就可以參考多種餐食組合,清楚看到營養成分,或交由真人客服協助推薦;最後,如果工作太忙,或是懶得自己料理,也能直接訂購適合自己健康狀態的冷凍料理包,定期送貨到府,熱了就能吃。

Garmin x 桂冠 圖/隋昱嬋攝影
Garmin x 桂冠 圖/隋昱嬋攝影

這是Garmin和桂冠首度跨界合作,推出的「智慧管理健康服務」,利用Garmin手錶、體脂機取得的數據,串接到桂冠的LINE帳號中,用以分析追蹤,並提供用戶個人化的營養建議和訂餐服務,一口氣解決現代人飲食控制的三大問題:營養不均衡、選擇障礙、沒時間料理。

一家是國際智慧穿戴大廠,一家是台灣在地食品老牌,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卻在營養健康領域一拍即合,雙方是如何牽起合作,又在其中看見哪些機會?

「我缺的數據你都有」,串接資料解決痛點

「這場合作剛好把彼此的缺角補上。」Garmin亞洲行銷業務副總林孟垣說。以Garmin而言,深耕運動和生理量測多年,基本的睡眠、呼吸、心率,到更精細的體脂、有氧無氧運動時間、基礎代謝率等健康資料都能監測,唯獨有一項難以靠穿戴裝置取得資料——飲食營養資訊。

食材、料理方式百百種,很難直接量化顯示用戶攝取的營養夠不夠,林孟垣表示,過去Garmin也曾和國外知名的供應商合作,試圖取得食材營養數據庫,但台灣食物實在太多元,「我如果吃個滷味、滷肉飯,到底算是吃進多少鹽或蛋白質?」因此更希望和在地營養夥伴合作,取得台灣本土資料。

2019年,雙方在一場健康展會上碰面,52歲的老牌食品廠桂冠成為不二之選。

GARMIN X桂冠 圖/隋昱嬋攝影
GARMIN X桂冠 圖/隋昱嬋攝影

過去以火鍋料、湯圓等冷凍食品聞名的桂冠,2018年開始擴張觸角,投入營養科學領域,和陽明交大進行產學合作,依據實驗結果,在2020年推出了冷凍加熱即食的「健力湯」系列產品,沸水煮上5分鐘食用,內含的蛋白質就可以滿足60公斤體重者一餐所需。

「我們做了四年的人體實驗發現一件事,人是不喜歡被控制的。」桂冠營銷中心副總王振宇笑稱,消費者對於健康的要求雖然逐年上升,但對於飲食這件事總是很難堅持,因此長期監測和精準的建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於是桂冠兩年前建立「營養實驗室」LINE服務,讓消費者登錄自己的身高體重等基礎健康資料,系統會分析數據,把體型分成13種「麵包」,例如肌肉量夠、體重體脂偏高的「厚片吐司」,用戶可以自己設定想達到「法國長棍」的目標,由實驗室建議你該怎麼吃最理想,又不會營養不良,希望藉著每天都會用到的LINE進行個人化建議,走進消費者的生活。

桂冠LINE麵包體型圖_0 圖/桂冠
桂冠LINE麵包體型圖_0 圖/桂冠

不過服務上線後,卻也發現另一項痛點,王振宇表示,收到很多用戶的回饋,表示在資料輸入上遇到困難,例如根本不知道自己體脂多少,每周走樓梯、運動的時間也只能籠統計算,可能影響到飲食建議的精準度,也很難長期監測成果。

和Garmin的合作便補上這塊缺口,串接後台數據後,只要有戴智慧手錶、使用體脂機的消費者,不用手動輸入就可以即時更新數據,讓系統分析,「而且它會很誠實的告訴你,你的生活和身體到底發生什麼事。」

從健身族、忙碌上班族到老人家,消費者樣貌看見需求

營養實驗室服務目前已經累積數千名會員登錄營養檔案,並接收官方帳號中的營養建議,長期訂閱食品冷凍包的佔比,更是平均每季都達到1倍以上的成長,顯示服務的客群不斷在擴大中。

林孟垣表示,以Garmin手錶的消費者樣貌來看,30-55歲的社會中高階人士為大宗,這群人整天忙碌奔波,卻相當重視健康,對於方便料理又精準建議的飲食模式,需求相當高。

不只在健身飲食控制方面,桂冠也發現很多子女會將服務用於孝親,若老人家容易誤餐、隨便熱冰箱裡的東西吃,可以按照其身體需求,訂購營養足量的飲食,讓長輩簡單處理就可以飽足一餐,並獲得足量的營養。

桂冠營養實驗室 圖/隋昱嬋拍攝
桂冠營養實驗室 圖/隋昱嬋拍攝

王振宇指出,有些人會靠秤重、算卡路里等方式控制飲食,但其實很難完全記住精確數據,也不是每天都得遵循一樣的規則才是真的健康,「我們認為符合人性的營養建議,才可以走得長久。」因此設計的產品並不要求365天都吃,而是靠著醫療團隊的建議,讓消費者在生活鬆懈後,可以快速有效地將身體拉回健康線之上。

Garmin健康事業營收成長,異業合作成最佳動能

桂冠建構的營養服務看見成果,Garmin自2014年開始投入的健康事業體Garmin Health,近年也受到健康趨勢帶動,於2018-2021年間的全球市場營收,至今已經有156%的成長,亞洲更是成長近200%,足見崛起的需求。林孟垣表示,雖然近期遇上通膨等消費性產品市場雜音影響,但長期仍看好運動健康的強需求持續帶動營收成長。

而和桂冠這樣的異業夥伴牽起合作,就是Garmin近年在商業模式的的重要策略之一,因為Garmin擁有龐大的健康數據庫,全球每天有超過6,600萬人使用Garmin智慧手錶,不斷在上傳資料更新,有些資料甚至以秒為單位累積,這些寶貴的第一方數據,成為和合作夥伴互相在業務上加值的重要基礎。

Garmin x 桂冠 圖/隋昱嬋攝影
Garmin x 桂冠 圖/隋昱嬋攝影

不過在合作案例上,居然連「保險業」也有Garmin數據可以施力的地方。

「保險公司喜歡甚麼樣的客戶?繳保費但身體健康的人,那誰知道你夠不夠健康? Garmin都知道。」Garmin就和國內知名保險公司合作推出方案,在綁定健康數據後,若用戶的身體狀況、運動程度能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獲得保費折抵的優惠,透過異業合作的配搭,為雙方觸及新客群。

基本上夥伴需要的健康數據都拿得出來,林孟垣表示,Garmin已經擁有10多種監測技術,內部有專門團隊研發監測技術外,更於2020年收購全球最大的生理數據分析公司Firstbeat,就連三星也是使用該公司的解決方案。

而新的監測技術目前仍在不斷在擴張中,例如近期正在跟美國一家專做血糖儀的廠商洽談合作,預期未來也能推出血糖相關監測服務。

GARMIN X桂冠 圖/隋昱嬋攝影
GARMIN X桂冠 圖/隋昱嬋攝影

像這樣推出一種新技術要花多少時間籌備?「可久了喔,有些東西我聽了五年也還沒問世。」林孟垣笑著說,前期投資相當巨大,也不見得百分之百成功,若測試成果不甚滿意,還是得花時間進行調整,今年本來想推出的新技術,因為跨足醫療領域,也需要更多臨床試驗才能正式上線。

林孟垣表示,Garmin在生理數據技術投資和努力上絕對稱得上業界數一數二,將持續靠著數據累積和異業夥伴合作,加速投入健康領域。

責任編輯:錢玉紘

更多報導
衣服不只保暖,未來還能接電話、監聽寶寶心跳?拆解背後的黑科技
林百里搶進元宇宙醫療!廣達QOCA醫療照護平台,如何助攻醫師遠距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