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台灣人資長分享在台招募員工時的想法以及當員工必備條件

以目前國際企業來說,像是 Google 公司這間巨型企業,都是求職者趨之若鶩的,此次 Google 看中台灣產業研發能力與環境,宣布持續擴大發展並招聘人才。我也問了一下詢問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當“Googler”,Google 妙答:「首先你得要展現自信。」

Google 公司指出,Google 選擇設置辦公室、招聘人才的主要考量面向包含 Google 在該地的市場發展性、產業環境是否有利於發展、人才庫是否豐沛與政府法規是否友善。台灣位居全球網路基礎建設的戰略位置、擁有多元發展優勢,擁有很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匯聚多元且優秀的半導體、IC 設計和軟硬體研發技術與人才,因此才會選擇台灣作為戰略發展基地。

談到台灣跟海外國家不同之處,Google 指出,在 Google 的職涯與工作機會發展與團隊和組織成長性相關,重點取決於個人工作發展與狀態,例如台灣作為 Google 硬體研發重要基地,選擇在台灣的硬體研發職涯發展性會更高,意味著越大型 Google 辦公室的服務產品較多,發展機會和選擇也就更多元。至於給薪是依據當地市場行情、物價水準、稅制、工作型態,再按照對應職能和職級計算出最具競爭力薪資。

Google 公司進一步補充說明有關人才需求的以下四種基礎特質:

1.General Cognitive Ability(GCA):溝通表達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Role Related Knowledge(R&K):針對各職缺的專業能力
3.Leadership:是否具備團隊驅動、利益關係人管理的經驗與能力
4.Googleyness:是否能適應 Google 的企業文化並帶來更多啟發

Google台灣人資長呂亞樵 (Vanessa Lu),擁有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曾獲國家人力創新獎、菁業獎等殊榮。年紀輕輕的她,經歷卻非常豐富,先後在 LINE、微軟公司、渣打銀行的人力資源相關領域貢獻良多。

如今 Vanessa 在 Google 台灣主要負責制定 Google 在台人資策略,我也詢問她當時在入職 Google 比較期待的是什麼,而實際上入職至今,在工作上所做的努力與比較符合期待的地方。

Vanessa 指出,進公司之前最期待的是跟國際的優秀人才合作和激盪,這是個人成長的難得機會,當然放大一點思考也非常希望爭取把這樣的工作機會帶進台灣,讓台灣人才有更多機會。而現在的工作最符合期待的,就是跟國際人才的合作,而且不是偶爾以專案的形式發生,而是每天的幾乎每一件事情!這種挑戰的強度,雖然在加入之前確實沒有預想到,但真的變成工作的日常之後,回頭看反而覺得自己的成長速度加快了很多。

至於在工作上思維上,「我們做的努力就是更深度去了解我們真的"有感"的會是哪些項目,然後快速反饋到相關的設計團隊去做微調。」

接下來是有關台灣人才方面的問題,畢竟 Google 擴大在台灣招徠人才,而身為人資長的她,相信也碰過形形色色的人物,當中不乏看起來很有實力的人,最後可能被刷掉的,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展現自信的能力」。

Vanessa 指出,這裡談的自信程度不是要能滔滔不絕、或用華麗的語言來包裝自己的成就。而是真的務實但充分理解自己的強項,相信自己有獨特的價值,然後自然地表達出來。

她補充說:「知道自己的強項,和獨特的價值之後,面試的過程中也比較不容易感覺要表現得特別完美,反而能夠從容地表達自己。」

最後是她認為進入國際頂尖的科技公司當中最不應該有的,就是「不應該假設會有特定的指令,只要照著指令做就可以了」的工作思維。

Vanessa 表示:「公司期望的,是在大方向確定的情況下,看到你發想、規劃、執行獨當一面的能力。其實,以我自己為例,這反而是最吸引我的環境,雖然不確定性會帶來很多不安和試錯的過程。」

Google 公司強調,由於 Google 為跨國企業,因此英文能力是必須的,至於實際英文能力程度的需求則與工作內容、職能要求相關。其他像是種族、膚色、宗教信仰,甚至是性別、國籍、性傾向、年齡、公民身份、婚姻狀況、殘疾、性別認同等問題,都不在招募的考慮範圍之內。

至於面試過程中, Google 認為台灣人才應強調專業能力與正面的工作與團隊合作態度,在面試過程中也應注意,回答內容須具邏輯性與精準性,並勇於表達,不要擔心答案是否正確。此外,也要有抗壓測試的心理準備,而英文面試過程中也應展現自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Google 不限制應徵次數且無設定冷靜期。準備好就可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