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薩斯金是牛津大學經濟學者,曾任英國國策顧問,TED百萬點閱率演說家。他在《不工作的世界》一書中,探討人工智慧對職場造成的衝擊,通過經濟與科技史上幾場關鍵轉型事件,證明科技對人類的傷害與幫助力量相互交織,很快地,職場會全面由科技接管。為了迎戰可能大規模爆發的「科技性失業」潮,教育是有效的解方嗎?
浸淫科技業多年的蔡文清,罹患肝癌後,為了自救,一腳踏入農業領域,竟再創事業第二春。他如何將光電科技結合蔬菜栽培技術,成功種出質量並重的水耕蔬菜,銷往全世界超過二十個國家?
在董事長王伯元帶領下,中磊電子連二十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2%,曾創造350億的年營收。這樣的成績,並非疫情帶來的順風財。他究竟是如何布局四大策略,並磨劍十年,做好邁向5G時代的準備?
社會上的志工服務,近年來呈現停滯或稍微減少的趨勢。然而,在公司方面,志工服務卻持續增加。其實,帶薪志工假是近五年來顯著成長的員工福利之一。
「競合」(co-opetition)指的是與競爭者合作,以達成共同目標或取得領先地位。在過去三十年來,競合變得日益重要。然而,有許多公司對競合這個觀念仍然心存芥蒂,而錯過競合帶來的大好機會。
經過多年努力,台達已成為業界推行永續概念的模範生。我們請永續長周志宏分享台達的成功經驗,他如何讓ESG徹底深入企業文化,成為企業DNA?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年走馬上任,就大力推動永續發展概念。他所提出的「公司治理3.0」是什麼概念?對於台灣的ESG現況又有什麼觀察?
曾經靠筆電代工創造逾三百億的營收高峰,時任神基科技總經理的黃明漢卻毅然跳脫舒適圈,投入強固型電腦的藍海市場。他如何帶領公司走向另一個獲利高峰?
企業無法只靠發布永續報告,以及從事其他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簡稱ESG)的標準實務,就贏得投資人的認同。哈佛商學院教授喬治.塞拉芬表示,企業需要做的,是把ESG行動方案與策略、營運進行整合。
新冠疫情對觀光旅館業造成重大衝擊,但晶華酒店在集團董事長潘思亮的帶領下,今年曾達到連續四個月業績成長。其實,晶華過往也曾歷經不少危機,潘思亮是如何帶領集團蛻變成長,持續走過三十年歲月的呢?
30年前,宋光夫歸國接手走下坡路的奇美食品。他帶入高科技理念,今日已在全球累計賣出1.3億個刈包。宋光夫是怎麼融合高科技與傳產的各別優勢,打造包子王國的呢?
從騎機車日以繼夜跑業務,到創造超過兩百億的年營收,曹世忠以「要自己淘汰自己,不然就被別人淘汰」的精神走過半個世紀。他是如何把握商機、追求創新,以小瓶蓋成就大事業的呢?
在本文中,作者討論蘋果獨特且不斷演進的組織模式,帶來哪些創新優勢和領導力挑戰,他們認為,這種模式對其他在瞬息萬變環境中競爭的公司來說,很值得參考。
大成集團董事長韓家宇2001年接棒以來,靠著「三帖關鍵配方」,養出「高換肉率」企業體質,一躍成為台灣百大CEO中的食品業最強執行長。
2004年創辦祥碩科技的沈振來,曾燒光三億元資本額,陷入發展困境,這一路並非平步青雲的他,是靠著什麼致勝關鍵,讓企業轉向發展高速傳輸介面的IC,躍升台股「千金俱樂部」,寫下股后傳奇呢?
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兼顧企業內部的穩定性和外部的靈活性,在每次危機中尋找新動能,帶領企業走得更遠。玉山因此在激烈的金融圈中表現亮眼,達到十倍的市值成長。
許多公司利用機器學習(一種人工智慧應用,是從資料輸入中產生預測),來顯著改善產品與服務。亞馬遜、Google和其他科技巨擘,都是善用這類科技的專家。然而,較小的企業與後進者可能不知道如何運用機器學習,來搶占市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