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蘋果AI於2026年重大升級或許時間點剛剛好?

WWDC 2025 剛剛落幕,Apple 公司針對各系統進行了整體介面更一致性的調整,Liquid Glass 真的是讓人印象深刻,Apple 公司將玻璃的各種樣貌打入了軟體系統當中,讓我大開眼界,本篇想要跟大家聊聊的是「蘋果的AI」,不管它叫什麼,總之,它就像摺疊機一樣,大家都出了(?)它還沒好。有消息傳出,真正的 Apple Intelligence,將於 2026 年推出,我認為只是剛好而已。

WWDC 2024 期間,Apple 針對 Siri 做出了一些未來性的宣言,包括讓人期待的視覺智慧(visual intelligence),像是幫忙辨識環境、翻譯路標、甚至幫忙解決教科書上的三角函數,原本以為這一切將按照慣例,隨著新系統推出。然而,後續的一切大家都知道了,Apple 至今甚至連個繁體中文 Ai,都要到今年稍晚上線。

不僅如此,直至 WWDC 2025,Apple 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發展了另一個「截圖版」的視覺智慧,功能遠遠落後隔壁棚的 Gemini LIVE,如果大家有看我最新的影片,現在的 Gemini LIVE,可以幫我算女兒組裝的積木數量、告訴我這間餐廳的氛圍、甚至餐廳養的草泥馬都可以辨識出來(對視力不好的人非常有幫助),幫忙辨識路牌、回答問題變成是最基本的,最扯的是他可以在全聯精準幫我挑出我要做的菜所需的材料,然後進一步在我做菜的時候教我怎麼做菜、甚至當我做完菜了,它會告訴我煮得怎麼樣,這一切,是不是已經成為最理想的視覺智慧?而在 Google I/O 2025 期間,Google 將這一切融入了最新的智慧眼鏡,更宣告與三星合作,除了頭戴式裝置、也會結合時尚品牌推出至少兩款智慧眼鏡,雖然沒有上市時間點,但至少已經讓大家看得到、摸得到,而且更重要的「用得到」。

那麼同樣實力雄厚、資本超強的 Apple 公司真的什麼事都沒做嗎?

在 WWDC 2025 期間,彭博社預告,這些延遲的 Apple AI 功能,已經確認將於 2026 年春季進行內部測試、並於某個時間點上線。

相較於 Google 公司大膽地放棄 Google Assistant,直接改用 Google Gemini,並且將它直接導入 Google Maps、Chrome 瀏覽器、Android 系統當中,Apple 公司似乎還對 Siri 情有獨鍾。彭博社報導點名內部對於 Siri 的發展出現意見上的分歧。儘管如此,Apple 公司可能會在 iOS 26.4 版本,連同 WWDC 2024 期間公開的“升級版 Siri" 一起更新。

壹哥認為,雖然 Apple 公司發展 Apple Intelligence 進度相對緩慢,但是他們必須要慶幸,目前市場上對於手機是否有 AI 功能、電腦是否導入 AI 功能,並不是那麼的在乎,證據就是今年的 Google I/O 2025,即便 Google 公司把 Android 15 獨立出來,在整場 Keynote 分享了許多強大的 Ai 功能,包括讓我印象深刻的 Veo 3、Imagen 4 跟 Flow,但其實真正會感到震撼的只有開發者與科技圈,對於一般普羅大眾而言,相較譁眾取寵的「吉卜力風GPT」這些都是無感的。

正確的說,應該是現在的 AI 功能再怎麼樣厲害,YouTuber、博主、直播主再怎麼實測,instagram、TikTok、小紅書有再多的 Ai 短影音教學,這些都不會成為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決定性因素。以目前而言,會在乎手機有沒有具備某些特定 Ai 功能的,似乎都是科技嚐鮮者居多。根據經驗,這些人約佔整體手機市場約 10~20% 之間,而真正因為 Ai 功能而下手買頂規旗艦機的人,更是在少數。

但我覺得這些不代表說 AI 不重要,只是 AI 還沒真正成熟,或許它不好用、或許它還不成熟,大家還記得今年 COMPUTEX,許多晶片廠都還在強調「機上AI」(edge AI)這件事嗎?這些就像我先前不斷重複分享過的兩件事:

1.AI 功能應該是要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被啟用來輔助我們的,而不是我們要用還需要找到某個選項開啟才能用它。

2.目前手機還缺少真正殺手級 Ai。

而如果大家有時間,再回去看一次 WWDC 2024 發表的 Apple Intelligence,那是 Apple 公司第一次對外公開自己的 AI 功能,從我的角度來看,Apple 軟體工程資深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提到自家 AI 功能解決了我對當時 AI 功能的所有疑慮,下面分為五點來跟大家分享:

首先,Apple 的 AI 功能強調資安自主、另一點就是機上AI。講白話一點就是你用他們的 AI 功能,不僅快又流暢、而且又很安全,而這是他們發展 AI 的第一要務。WWDC 2025 期間,他們再次強調資安這件事,並且在開放各項 API 的時候,不斷強調「機上AI」,就是大家即使是使用第三方應用程式(當時的例子是翻譯),也能使用到類似的功能,並且敏感資料會被安全無虞的存放在自己的裝置當中,就連 Apple 公司也無法從中竊取。

除了機上 AI,Apple 發展了個人私有雲端服務,這項被稱為 Private Cloud Compute,一個關鍵點是這個雲端處理器使用的是跟 iPhone 相同的 Apple silicon、並且採用 Swift 相同的語言架構,當手機端無法負荷運算能力的時候,手機會跳出通知提醒用戶,資料會被上傳到私有雲端伺服器運算,並經過同意後執行,而這整個過程,即便 Apple 公司也無法從中竊取相關資料。

第三點,是讓它真正懂你的意思,道理與 Gemini 殊途同歸,就是讓AI真的能夠根據個人情境來理解我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以 Siri 為例,Apple 多次提到的是貼合自然情境與個人化,這方面跟我對 AI 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還記得我在第一點提到,所謂的 AI,應該是要在我們不知不覺當中,輔助我們。這一點當前相當少公司設計的 AI 功能做得到,而這是 Apple 公司在 2024 發表 Apple Intelligence 版本 Siri 的基本要求。

第四點是跨 App 作業。它讓我們一邊使用 AI 的過程中,透過說話與打字的方式自然的請 AI 幫忙我們執行任何事情,甚至能夠在 App 、跨 App 操作,好比說找到某張在紐約拍的照片,然後用聲控的方式按照你的語意修圖,接著幫你優化你的話傳到社群當中,當然隨著使用的時間越長,它會越聰明,基本上我真的推薦大家再回去看看 WWDC 2024 期間 Siri 那段,每一段都根本就是教科書等級的存在,許多功能甚至現在還沒有手機商真正實現,因為這一切,都必須要確保能夠保障用戶個人資料安全。

第五點我認為是跨平台作業。Apple 的 AI 功能綁定了自家生態系,除了現在每支手機、電腦都有的錄音摘要、轉寫、翻譯,讓單一帳號使用的結果,在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是最新的 Vision Pro 當中無縫同步,我認為很重要的是它能夠「理解」App 內容這件事。舉例來說:它能閱讀 email 信件的內容,主動提出通知;它能夠理解訊息的重要性,主動跳出提醒,同時避免不重要的訊息干擾;它可以讓你發揮創意創建圖像,然後在各平台做同步。在 WWDC 2025 期間,他們也進一步發展了 Image Playground app、Image Wand...

最後我想說的是,Apple 公司發展 AI 的基本要求就是安全,在保障個資之前,再來發展各式各樣的 AI,而這一點基本要求也拓展到他們與生態圈合作夥伴乃至所有第三方 App 開發者,這一點我認為可以看成公司發展 AI 成本的基礎,對於未來當所有人認識了 AI 之後,重新審視基本的安全,相當重要。

再來談 Apple 的 AI,他們希望自家的 AI 能夠「理解你、尊重你、支持你」,它是大家工作、居家、隨時隨地都能用的 AI,它不會很麻煩,大家不需要來回切換不同的工具、更不需要刻意去哪裡開啟什麼樣的開關才能使用,只要專注在個人想要做的事情上就好。我認為,這樣的AI 難度很高,確實也值得等,傳聞的 2026 年推出,我認為不算晚,甚至這個時間點「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