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Dai》現實中的「極端」選擇

Jack Dai》現實中的「極端」選擇
Jack Dai》現實中的「極端」選擇

【愛傳媒Jack Dai專欄】我們常常用「極端」來傳遞負面意象、暗示毀滅結局,如「極端氣候」和「極端主義」。

如果回頭思考「極端」這詞本身,有三種意涵:

1. 物體兩端的盡頭。

2. 超過正常的表現和狀態。

3. 形容「非常」。

即使在政治上,極端總被用來形容主流政體的對立面,如民主國家稱伊斯蘭是極端份子,然而極端不是單邊的,而是不同角度都有極端。經濟學上的「經典極端」也有兩種。

第一種,極端中央集權。社會主義國家與早期的共產主義是典型,政府干預的極致,他錯誤的以為國家有可能得到所有資訊並作出有效率的分配。然而歷史告訴我們,極端中央掌控除了反人性,還會讓價格失去調節力及抹煞個人努力的動機,也會扼殺創新。資訊與管理成本的效益不彰。

第二種,極端相信市場的力量。認為經濟體中的供需、價格、就業等,會自行修復,無需政府干預。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即使符合人性,但金本位制的侷限及金融危機中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都再再顯示出純粹自由市場的弊病。犧牲個體與社會穩定的代價太大。

也因此,隨著帝制到民主、民主到專制,如今絕大多數的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體制本質上都介於兩者之間:「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 v.s 自由市場下的政府調控經濟。」絕大多數國家都稱不上極端。

回過頭看「極端」,他意指「物體兩端的盡頭」or「超過正常的表現和狀態」or「非常」,有負面意涵。弔詭的是,為什麼在經濟上我們總在現實生活中傾向極端政府負責、在理論上卻又渴望極端自由呢?

也許只是也許,無關理論,在本能上我們很需要別人來為我們負責。抽空思考公司制度的午後,我想著經濟上的極端。得避免極端。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