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OP紅什麼3-2】模仿K-POP就能創造「T-POP」嗎?專家這麼說

K-POP、韓劇…這些年席捲全球的「韓流」為韓國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然而,韓國模式打出的具規模和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業,真的值得台灣學習嗎?

從電影《寄生上流》囊括奧斯卡各大獎項,Netflix韓劇《魷魚遊戲》到《黑暗榮耀》在全世界掀起的觀看熱度,還有BTSBLACKPINK等偶像團體帶動的K-POP熱潮,每每韓流引發話題,很多人都會討論韓國究竟是如何在文創領域上,創造出這些受到全世界矚目的豐碩成果。

以數據來看,這些韓國文創產業的確帶來龐大商機,無論是影視、廣告收益或是觀光發展,為韓國帶來無可限量的產值。

圖片
圖片

BLACKPINKK-POP的代表團體,到哪裡都受到矚目。路透社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在2023年初發布的「2021文化內容行業調查報告」,文化內容產業的出口額為 124.5 億美元(14.3兆韓元),比前一年的119.2億美元增長 4.4%,與2016年的60.1億美元相比,在短短5年成長甚至超過1倍之多。

這項報告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訊息是,韓國的文化內容產業出口已經超過家電(86.7億美元)、蓄電池(86.6億美元)和電動汽車(69.9億美元)等主要產品的出口,成為韓國具有代表性的出口項目。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文創產業出口5年翻倍高達124億美元 4倍效益產值更可觀

世新大學國際事務處處長吳巨盟指出,根據韓國曾做研究報告,韓國文化影視產業每出口100美元,可以產生412美元的效應,主要原因是偶像明星平時可能透過直播分享使用或喜愛的產品或去哪個地方覺得好玩或食物好吃,都會吸引粉絲,項目包括觀光、飲食、化妝品、醫藥、醫美、產品代言等,「韓國文創產業所創造的可能是高達4倍的經濟總效益,也就是外界所稱的『4倍效應』。」

吳巨盟表示,韓國的作法是先創造文化氛圍,進而刺激消費購買產品,與台灣先行銷商品、再行銷文化的模式截然不同,這種軟性行銷方式更具吸引力。讓人透過影視文化喜歡韓國後,進而刺激購買或消費韓國的產品。

圖片
圖片

在日本東京也可以到處看到BTS相關代言的產品。洪敏隆攝

這波的文化輸出,不只是帶動家電、車輛、韓食、韓式炸雞等在海外銷售或拓點,連帶的韓式輸出的東西就好像就代表「流行」,以疫情解封後,西門町在短短幾個月就有10多家「韓式拍貼機」設置,取代前幾年流行的夾娃娃機。

拍照機業者跟《太報》記者透露,現在平日約可拍300500張,假日上千甚至到2000張,而且不只本地人,逐漸回流的國外觀光客也很多人喜歡韓流,因此還要特別做「Kr4Cut」的宣傳標語。

圖片
疫情解封後,光是西門町就開設十多家韓式拍貼機店。陳品佑攝
圖片
圖片

韓流文化的影響,就連拍貼機都在台灣蔚為流行。陳品佑攝

韓國政府是在歷經1998年亞州金融風暴,當時的總統金大中喊出「文化立國」的口號,定義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課題」,在韓國相關文創產業政策的白皮書都有提到,僅靠著韓國現有5000萬人口,無法擴張市場版圖來維持快速壯大的文創產業,唯有邁向世界,也是韓國積極強力在海外舉辦綜合文化慶典,向世界強力推銷韓流文化,藉由軟實力提高國家競爭力。

不過,韓國這套模式,台灣該學嗎?

「每次談到K-POP的成功,總會有人問『韓國能,為何我們為何不能?』這是簡化或矮化問題,忽略那個巨大能力(K-POP)產生的脈絡,誤以為只是一個套路,全然複製就行。」

深入研究K-POP的社會學家李明璁批評,即使有個模式,「有美麗就有哀愁」,  有它盤根錯節的問題,不可能只複製好的部分,輕易能將壞的部分捨去。他強調,K-POP的推動跟韓國娛樂事業、大資本公司壟斷有關係,還有練習生的人權等問題,這種要學嗎?不管好或不好,台灣政治形勢跟韓國不同,想要全套複製是「沒有必要也學不來。」

不要等周子瑜變「周子瑜」 才去沾光蹭流量

「在台灣最大的問題是周子瑜還沒有變成『周子瑜』的時候,是得不到政府的支持。」曾擔任BTS舞者、目前幫國內各大公司培訓演藝人才的方杰感慨地點出台灣的最大問題,政府對於演藝人才的培育是沒有一套支持體系,不會在周子瑜未成名時去積極培養,反而是在她成為TWICE的「周子瑜」,才會開始用各種行銷方式去沾光「支持」,說白了就是在蹭她的流量。

台灣這幾年現況也陸續有不少企業開始投資演藝人才的相關培育,但是方杰直言「大部分投資者不懂娛樂圈,投錢只想看到何時可以回收」、「企業投資都是希望短期的半年、1年內要看到效果」,反觀韓國對人才培育可以賭到5年、7年甚至10年之久,台灣講究的「速食」化人才培育,是很難達到K-POP的成效。

圖片
圖片

周子瑜是經過韓國經紀公司長期培訓,才成為發光的偶像。照片取自周子瑜IG

在韓國,藝人需經過多年培訓,才得以出道,很多人從很小學時期就當練習生,所受訓練不只是唱歌技巧、跳舞力道,還有儀態、化妝等,不是短時間內訓練而成。

方杰給台灣這一代追夢的年輕孩子定義是「螞蟻族」,也就是「哪裡有糖就往哪裡去」,現有環境因為有太多選擇性,反而缺乏耐心,每當覺得「好像我在那邊比較有機會」,中途就會從A公司跑到B公司,殊不知跳來跳去的結果,不只是投資者感到奇怪,不願意投注更多投資,也忽略製作人間可能都是朋友,對這種學習態度是留下不好印象,也影響自己的前景。

《黑暗榮耀》最強大的不是宋慧喬 編劇能力凸顯幕後人才培育重要性

圖片
圖片

韓劇《黑暗榮耀》暴紅,編劇居功厥偉。照片取自Netflix臉書

「幕後人才的培育也很重要,就好像韓劇之所以強大,最重要是編劇,就像韓劇《黑暗榮耀》不只是主角宋慧喬演出有多出色,而是劇本出自編過《鬼怪》、《太陽的後裔》等膾炙人口作品的編劇作家金銀淑。」

吳巨盟指出,台灣幕後的人才培訓沒有韓國那麼細緻跟完善,不論是戲劇會從編劇到攝影等都有專業學校培訓,K-POP的服裝設計、造型設計到MV拍攝等,都有很專業化的整合及培訓,這個上中下游完整的專業培育人才,也是台灣很明顯缺乏的部分。

韓國發展文創產業的政府組織架構,是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整併相關文創產業的組織,除了韓影部分由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Korean Film Institute)主其事,其餘包括電視、音樂、漫畫等整併為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KOCCA)。

吳巨盟說,韓國KOCCA的組織再造最成功之處是交由「專家主導」,執行長都是由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擔任,而非像台灣長期在相關組織運作推動都是以「具政治背景」人士出任,唯有專業人士主導,相關產業的上下游關係才會整合建立,「民間主導、政府沾光」是台灣應該學習的方向。

欣喜的是,吳巨盟曾與台灣文化內容策進院前董事長彭俊亨深談,彭告知他文策院就是要仿照韓國的KOCCA。而文策院日前公布的新任董事長蔡嘉駿,與國際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Disney+及韓國官方、民間影視機構等都建立良好互動關係,也讓相關業界人士對文策院發展有期待。

圖片
圖片

文策院希望可以參考韓國模式,帶動台灣文創內容產業發展。文策院提供

培訓部分,振興院開設很多課程,不只是人才培訓課程,吳巨盟指出,協助輔導相關業者如何擬定國際企畫書、國際提案或國際參展,也都是培訓的課程項目, 融資管道、異業結盟及如何行銷降低成本等,都有專業的協助及課程培訓,並在美國、歐洲、中國、日本及東南亞設立KOCCA海外駐點,提供商情及媒合服務,才會造就現在已在國際市場建立一定地位的韓流。

台灣不該複製K-POP 而是把T-POP的音樂創新做出來

「大家常說韓國、日本因為有強大民族意識,反觀台灣是多元、沒有在地音樂可以支撐說這是台灣的風格…」方杰認為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台灣當然可以做出T-TOP,像是台灣的原住民、客語或是台語音樂有很多令人驚豔的音樂元素」,他感慨,台灣能做的音樂創新是有很多方向,可是很多人的想法卻嫌棄「它是low的」。

方杰說,台灣音樂有很多人具創新的想法,需要的是可以「陪他們瘋的人」,願意從音樂創作、製作層面到行銷推廣給予支持,可是,台灣每年有200多億元相關的文化贊助經費,很多卻淪為為了消化而消化,「當政府在政策上要的不是『創新』而是『安全』,創作者又如何能夠全心投入呢?」

圖片
圖片

曾是BTS舞者,在台灣培訓新人的方杰,點出台灣音樂產業發展困境。方杰提供

曾經去韓國做K-POP相關的訪問研究,李明璁遇到很多韓國音樂產業界的人很焦慮,他們擔心K-POP同質性太高,當做音樂或聽音樂的同質性都太高時,擔心音樂的品質與影響是跟著遞減,「韓國音樂人反而很羨慕台灣的獨立音樂能量的旺盛,及獨立音樂的串聯能力。」李明璁說。

李明璁強調,不該也不用複製、模仿K-POP,而是如何讓自己的強項更好,他提醒不要忘了五月天、陳綺貞、盧廣仲,或是蛋堡、滅火器等,都是從做獨立音樂出身,台灣的獨立音樂在華語市場是最自由、最奔放、底蘊也很好,也夠多元包容,該面對的是音樂產業發展的相關環節,正視哪裡出了問題並積極解決。

聽韓國音樂,討論韓國音樂,學習韓國音樂發展好的方式,但絕對不要完全複製,李明璁說:「抱持心定,態度謙遜,心胸開放,持續保持好奇心,像海綿不斷吸收多元性,這正是台灣音樂的特色,也是未來能否持續壯大的關鍵。」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