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台企應衝刺8千億美元 自駕電動車商機

工商時報【林昱均╱台北報導】 KPMG安侯建業5日發布「2019自動駕駛車輛準備指數」報告,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服務團隊協同主持人劉彥伯指出,我國應正視車聯網與數位分析商機,根據工研院預測,2030年全球自駕車、電動車市場規模將上探8千億美元。 這項報告顯示,在全球25個調查國家當中,荷蘭是自駕車準備度最高的國家,第二到第五名依序是新加坡、挪威、美國和瑞典。劉彥伯認為,台灣的汽車產業未來要面對全球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挑戰,我國企業應重新思考新型態的軟硬整合、以建立強大的供應鏈,在新興市場取得地位。 KPMG指出,目前荷蘭推出大型無人駕駛卡車,從阿姆斯特丹到安特衛普或鹿特丹到魯爾河谷的主要「鬱金香走廊」路線上運輸鮮花。而新加坡則是為了無人車創建了一個測試小鎮,配有交通信號燈、公車站、摩天大樓和雨水機,可以重現潮濕、暴雨型的熱帶氣候。 劉彥伯表示,2019年自動駕駛車輛準備指數的結果顯示,所有國家都正朝著自動駕駛汽車的趨勢前進、優先考慮交通現代化。劉認為,台灣在車輛電動化方面相當積極,政府有明確的目標,像是在2030年實現都市大型巴士全面電動化、2035年實現摩托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實現汽車全電動化等。 電動汽車技術突破的關鍵在於電池,劉彥伯分析,自2019年起,電池價格持續下降,加上各國政策與車廠策略推進,預期電動汽車成長速度將加快至33%,各類型的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V)、燃料電池車(FCV)與混合動力車(HEV)的全球銷售占比將會提高到5.2%以上。 不過,以台灣而言,我國汽車零組件廠商多為中小企業,廠商眾多且規模小,內需市場又受限,如今進口車市占率逐年提高,台灣面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與自動化的挑戰。 劉彥伯建議,我國汽車產業鏈應加緊調整產品研發的方向,培訓勞工多重專長,並加快腳步更新已投資的廠房設備,才能迎接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