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食農創業極限挑戰營 強勢登台

中國時報【楊騰凱╱台北報導】 在洞察到全球食農議題的重要性,好食好事基金會籌備處攜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9月在台灣聯合舉辦「MIT食農創業極限挑戰營MIT BEYOND FOOD BOOTCAMP」,除首度在台灣舉辦外,更首度以「農業與飲食」為題,吸引全球各領域菁英人士參加。好食好事基金會籌備處希望透過MIT Bootcamp為台灣食農導入國際思維,透過科技、創新與文化的整合,開啟食農創業新風潮。 創新創業持續發燒,但焦點似乎都集中在資訊科技等熱門領域,與環境、民生息息相關的「農業與飲食」議題不該被忽略,好食好事基金會籌備處指出,全球人口持續成長,農產需求只增不減,況且全球面臨氣候變遷問題,氣候波動恐導致農作物產量下降,另一方面,台灣糧食自給率逐年下滑,只剩下32%,這是一項警訊,若台灣有多數糧食仰賴進口,未來就要面對爭搶糧食的國際競爭,無論從台灣或全球角度,「食農是值得關注的領域,也是很好的發展機會!」 環境永續、重視食物安全是國際間的運動,因此型塑出新的消費意識與習慣─包括支持友善環境耕作,以創造人與自然平衡生存的永續發展環境,消費時重視將生產過程透明化的產銷履歷及購買無毒、有機食材。這些都充分透露了市場對食農「透明」、「健康」、「永續」的需求,這也正是MIT對食農關注的焦點。 由好食好事基金會籌備處與MIT創業極限挑戰營聯合主辦的Bootcamp以「超越食農」為主題,邀請許多國際食農創業家擔任導師,如Leonardo Bonanni,他是博士、企業家、設計師及工程師,他在MIT的MediaLabs開發的Sourcemap,運用尖端科技建置供應鏈追蹤追溯平台,特別的是他的平台相當視覺化、使用界面友善,幫助使用者輕鬆上手。另一位來自巴西的創業導師Luciano da Silveira Araujo,是建築師、設計師及企業家,他創立的Elio Tecnologia透過空中無人機偵測及結合大數據運算,提供可提高農業生產力和可持續性的精準農業解決方案。 對於台灣受限於經濟規模不足,導致創新發展因市場規模過小而停滯,好食好事基金會籌備處執行長邱子權建議大家從「國際」著眼,他說「若我們放眼全球市場,了解國際上哪裡有需求,或許在台灣缺乏應用市場的技術,在國外能找到廣大的應用空間」,「換個角度想,這就是一個機會」。 好食好事基金會籌備處有感於國際經驗及資源對創業的關鍵性,及為幫助台灣食農創業能與國際接軌,今年9月展開的MIT食農創業極限挑戰營,將突破學員對食農領域的想像,不再侷限在過去的小農、有機,而是以MIT系統化教學設計,融入國際創業家實務指導,讓參加者在短短6天內體驗原本需要2-3年才能完整經歷的「創業從0到1的重要里程碑」,包括idea形塑、目標市場與客戶定位、產品設計、到商業模式。 在MIT Bootcamp不只可以獲得高效實務密集訓練,更可與來自全球精英好手共同組隊,擴展國際人脈資源,為走入國際市場邁開成功的第一步,替未來以台灣為主體的新創企業,建立信心跟知能。9月份在台灣登場的MIT食農創業極限挑戰營,徵選全球70名菁英,報名到6月底截止,5月底前完成報名可爭取獎學金贊助,有興趣請搜尋「MIT Beyond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