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登月計劃:貝佐斯捐贈20億美元,變相介入中美太空競賽

藍色起源登月器概念圖
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原本與其他航天企業合作,設計出名為「藍月亮」(Blue Moon)的登月器。

美國網購巨頭亞馬遜公司(Amazon)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為了與特斯拉(Tesla)創辦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競逐美國宇航局(NASA,又譯美國太空總署)新一代登月計劃合約,提出向該計劃捐獻20億美元。

BBC新聞網科學事務編輯保羅·林孔(Paul Rincon)報道說,事情源於今年4月,NASA因為只能從國會取得建設登月器所需33億美元資金的8.5億美元,結果只能向馬斯克的航天企業SpaceX批出一份價值29億的合同,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沒能奪得第二承包商合同。

合同涉及建造載人登月器,讓美國宇航員最快於2024年再次登陸月球表面。4月的競標結果本來意味著SpaceX的星艦(Starship)系列飛船將承擔搭載登月器升空任務。

此舉讓貝佐斯變相介入美國與中國之間包含登月計劃在內的新一代太空競賽。3月份,中國與俄羅斯宣佈簽署了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被認為是中國要趕超美國在太空領域的優勢,以及俄羅斯要重建昔日航天技術的輝煌。

貝佐斯怎樣給NASA捐錢?

貝佐斯星期一(7月26日)向宇航局局長比爾·尼爾森(Bill Nelson)發公開信說:「藍色起源將透過免收本政府財政年度以及未來兩個年度的所有款項,合共最多20億付款,以補足HLS(人類著陸系統)預算短欠部分,讓計劃馬上重回正軌。」

「這並非延遲付款建議,而是一筆過永久免除該等付款。」

傑夫·貝佐斯(右)與弟弟馬克·貝佐斯(左)
傑夫·貝佐斯(右)上周與弟弟馬克·貝佐斯(左)一同搭乘新牧羊人號(New Shepard)飛船飛至太空邊沿。

此前,貝佐斯聯合航天巨頭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和德雷珀(Draper)聯合競標,希望參與NASA人類著陸系統這一關鍵裝備。

他們設計出名為「藍月亮」(Blue Moon)的登月器,其外觀與1969年搭載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岩士唐)與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登陸的月面模組(LM;登月艙)有相似之處。

貝佐斯在致尼爾森的公開信中也強調,「藍月亮」登月艙有許多優勝之處,其中尤其看重安全設計。這台登月器還將使用氫燃料,配合NASA以開採自月球表面的水冰透過化學反應分拆為氫和氧來驅動登月飛船的長遠目標。

NASA登月計劃外包競標本身有何爭議?

在4月份開標時,NASA人類探索與作戰任務局副局長凱西·盧德斯(Kathy Lueders)曾經公開表示,局方遇到資金短缺問題,只能縮減計劃至只聘請一家公司參與。

概念圖:Space星艦飛船停在月球表面
中標的SpaceX將利用其星艦飛船,把宇航員送到月球表面。

NASA當時解釋競標結果的文件稱,SpaceX獲評定擁有「可接受」的技術水平和「傑出」的管理評分,藍色起源獲評定擁有「可接受」的技術水平和」甚佳「的管理評分。NASA也指出,SpaceX擁有久經考驗的太空任務經驗,也是使其中標的因素之一。

此外,SpaceX競標價格遠低於其他對手,也可能是其出線原因。

要是一切按計劃進行,SpaceX的星艦系列飛船將執飛自1972年阿波羅17號任務以來的首次載人登月任務。星艦飛船被譽為將飛船設計推向極致,預定採用甲烷發動機推動。

競標敗於SpaceX的藍色起源向美國政府問責局(GAO)提出抗議,指控NASA不公地「在最後關頭搬龍門」,從而向SpaceX批出合同。

另一家參與競標落敗的企業達尼提斯(Dynetics)也有向GAO投訴,兩例投訴目前均等候審理,但航天業界對他們能申訴成功不感樂觀。

中國的登月計劃進展到什麼地步?

概念圖: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著陸
嫦娥五號標誌著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與建立月球基地三部曲已完成了第一部。

2004年成立的「嫦娥工程」,自2007年10月起先後發射了嫦娥一號至五號探測器。2020年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表面,標誌著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與建立月球基地三部曲已完成了第一部。

2021年3月,中國與俄羅斯宣佈簽署了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由中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聯手建造,但目前尚待定出具體方案和時間表。

5月份,美國宇航局局長納爾遜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說,中國在太空領域是個「咄咄逼人的競爭者」,警告美國不能掉以輕心。他同時指出,中國嫦娥五號成功登月,為美國考慮是否要認真推進重返月球計劃添加了新的元素。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近日引述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國防研究高級研究員彼得·加勒森空軍中校(Lt Col Peter Garretson)說,中國共產黨正「利用太空作為平台,建立另類(全球)治理機制」,把俄羅斯等美國太空開發盟友爭取過來。美國有迫切需要制定舉國參與的太空工業發展策略。

圖表:月球可開採的資源
圖表:月球可開採的資源

雖然中國還沒有出現象貝佐斯這樣私人巨額捐獻國家航天計劃的情況,但已有像浙江吉利控股投入商業衛星市場,小米集團創辦人雷軍投資衛星製造商銀河航天等操作。彭博社引述美國空軍戰爭學院(US Air War College)中國太空事業專家韓林康博士(Dr Lincoln Hines)說,政府都希望看到私營企業能補足國家所需,也希望獲得「吹牛的權利」。

不過,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歷史與政治科學系助理教授康琳娜博士(Dr Alanna Krolikowski)對英國《衛報》指出,雖然中國與俄羅斯在太空合作上越走越近,但她對於中國會在短時間內超越美國成為航天事業領導國家,仍然抱持觀望態度。

康琳娜博士說:「中國正在做的許多事情都是在報復1960至1970年代冷戰時期太空計劃所做的事情。」

太空名利場?

貝佐斯與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理查德·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最近分別搭乘自家研發的飛行器進入太空邊沿,引發民間討論太空是否成為了世界富豪最新的攀比場地。

英國《金融時報》上周就曾發表題為「太空:商業大亨競爭的最後前線」的社評,當中指出,在全球飽受熱浪與洪災煎熬之際,諸位富豪先後搭乘火箭升空,讓人瞠目咋舌。但文章同時指出,這場富豪之間的太空競賽並非只為名利。

《金融時報》社評說:「對於貝佐斯來說,太空旅遊只是在踏出建設太空殖民地,分擔地球負擔這一大步之前,踏出小小的一步。另一方面,馬斯克希望促進『跨星球生活』,讓人類不但能去月球,更能去火星。他們的冒險最終可能造福人類。」

獨立環境新聞記者兼科幻小說作者克恩(Sim Kern)在英國《獨立報》發表評論說,當有人說太空殖民化是人類的命運,我們就必須予以警惕。

克恩說:「單純因為這些億萬富豪在有生之年不會成功建立外星殖民地,不代表他們追逐這想法對人無害。貝佐斯、布蘭森與馬斯克向普羅大眾兜售其太空計劃,結果我們都給他們提供了諸多財富——數以十億元計的稅款,同樣數以十億元計算的個人投資。」

「創造這些億萬富豪的那些企業活動正在我們唯一能居住的星球肆虐著,但因為我們的新封建領主給我們兜售了那些科幻空想,許多人把他們看成大英雄,而非譴責他們的淫穢和不義之財。」

《泰晤士報》也發表評論說,富人追逐昂貴的夢想並不稀奇,萊特兄弟(the Wright brothers)最初也被人鄙視,形容他們自我吹噓。愛迪生(Thomas Edison)也被認為是媒體操控專家,對其在科技創新的貢獻上誇大其辭。

「我們總要有點後見之明才能欣賞到那些本來看似僅此而已的進步到底有多厲害,我們有很好的理由去相信,貝佐斯—布蘭森—馬斯克競賽將能帶來的成果,相比於進步呼聲中那無可避免的負面情緒,會更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