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O與日韓加強合作:歐洲與印太的安保向多層次結構發展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NATO」)是作為歐洲集體防禦機構成立的,其與以日韓為中心的印太各國之間的安全合作正在迅速深化。當然,引發此種變化最大的契機,毫無疑問是烏克蘭戰爭和中國在亞洲地區的霸權主義行為。

烏克蘭是「明天的亞洲」

歐洲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迅速接近,日本在其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在烏克蘭戰爭爆發4個月之後的2022年6月於馬德里舉行的NATO峰會,時隔12年修訂了作為NATO行動綱領的「戰略概念」,將俄羅斯定位為「歐洲大西洋上最重大、最直接的威脅」,還對中國設下了「正在加深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關係,試圖顛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判斷。岸田文雄首次以日本首相身分出席了這次NATO峰會,他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動「不僅僅是歐洲的問題,更是動搖國際秩序根基的暴行」,同時直稱亞洲在東海和南海上,也一直存在著以實力為背景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動向,烏克蘭有可能就是明天的東亞(*1),表現出強烈的危機感。

在NATO峰會之前召開的G7峰會上,岸田首相特別強調,「歐洲和印太的安全密不可分,任何地方都不允許通過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這樣的發言,使歐洲方面在俄羅斯之外,對中國和北韓也提高了警惕。作為NATO峰會的一個環節召開的「NATO夥伴會議」,除30個NATO成員國以外,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瑞典、芬蘭、喬治亞、歐盟等主要合作夥伴國家和組織的首腦們也參會進行了深入討論。此外,岸田文雄還籲請與日本一同受邀參會的韓國、澳洲、紐西蘭,發起成立了NATO的「亞太夥伴(AP4)」四國外交協調機制,推動本地區安全合作走向多層次結構。

(*1) ^ 外務省官網,岸田首相出席NATO峰會(結果)

NATO秘書長訪問日韓

NATO和印太進一步迅速接近,更具象徵性的事件是,今年1月底NATO秘書長史托騰伯格訪問韓國和日本,並分別與兩國約定開展新層次的安保合作。

史托騰伯格先是在韓國與尹錫悅總統舉行會談,高度肯定尹錫悅總統與岸田首相共同決定首次參加NATO馬德里峰會。尹錫悅政權取代被指傾向於中國和北韓的前任文在寅政權,去年5月剛剛起步,同年12月就制定了韓國自身的「印太戰略」,中心內容是要與享有共同價值的美日協同合作,並明文記錄「臺灣海峽的穩定對於朝鮮半島和平也很重要」,要加強與日美及NATO的合作,政策出現明確轉向。

而且,韓國自去年夏天以來,向鄰近烏克蘭的NATO成員國波蘭出口了大量坦克、自行火炮等韓國產武器。NATO對於韓國在武器彈藥供應方面有較高期待。其背景在於,隨著烏克蘭戰爭長期化,援助烏克蘭的美歐各國普遍出現武器彈藥不足的實際問題。NATO的如意算盤是,NATO加深介入印太地區,作為交換條件,要求印太國家也承擔和參與對烏克蘭的援助。

史托騰伯格訪問日本時,與岸田首相、林芳正外相等人舉行了會談,發表了日本-NATO聯合聲明(*2),確認了歐洲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的安全密切相關,要加強雙方的戰略合作和情報共用等內容。史托騰伯格表明了歡迎日本定期參加NATO理事會、NATO軍事委員會參謀長會議的意向,雙方除相互派遣觀察員參加聯合軍演之外,還將在網路、海洋安全、反假訊息等廣泛領域深化相互合作。

(*2) ^ 外務省官網

借助G7峰會再上臺階

NATO秘書長對日韓的訪問,與岸田首相因今年日本擔任G7峰會主席國而在年初遍訪歐洲、加拿大、美國的外交活動是聯動的。今年的G7峰會將於5月在廣島市召開,會議內容預計包括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針對中俄核武器宣導「禁止核武器、不使用核武器」,日美歐合作下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等,將向國際社會釋放這些資訊。

G7峰會2個月後的7月,NATO將在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召開首腦峰會。日韓等4個亞太合作夥伴國家(AP4)也和去年一樣擬繼續受邀參加。本次NATO峰會上,因烏克蘭戰爭而申請加入NATO的芬蘭和瑞典能否同時加入NATO備受關注,外界認為這是向中俄發出NATO緊密團結協作資訊的重要機會。日本之外的G7成員均為NATO成員國。此次NATO秘書長來訪,表明NATO將廣島G7峰會視為2023年的一個重要上升臺階。

一步步踏實推進

日本和NATO雖然2010年就已經簽訂了情報保護協定,但雙方開始緊密合作的契機,則是2014年5月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位於布魯塞爾的NATO總部,發表演說呼籲要警惕中國異常的軍備擴張。安倍以中國在南海和尖閣諸島(釣魚臺)周邊的挑釁行動為例證,要求NATO成員國嚴格管控對中國的武器出口,還發表了旨在深化日本與NATO之間基於共同價值和戰略利益開展相互合作的「合作夥伴國合作計畫(IPCP)」。

當時歐洲各國對中國的認識,與今天相比有天壤之別,但日本與NATO的合作關係一步步踏實推進,2018年在比利時設立了日本政府NATO代表處。史托騰伯格訪日期間在東京都內某大學發表演講時,對中俄軍事合作表示擔憂,就像呼應岸田首相的說法似的,他表示「今天在歐洲發生的事情,明天在東亞也有可能發生,歐洲與印太的安全是相互聯繫的」。歐洲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的合作迅速深化,其直接原因是俄羅斯和中國的行動,但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在這背後有著歷代當事人著眼於未來所做的各種不懈努力。

高畑昭男 [作者簡介]

公益財團法人nippon.com理事。1949年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日本基督教大學教養學部。曾任每日新聞社北美總局長、同社論說副委員長,產經新聞社特別記者兼論說副委員長、白鷗大學教授等職,2022年起擔任現職。著有《不當「世界警察」的美國》(2015年,Wedge Inc.)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