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下城市綠地恐遭破壞 荷蘭、德國引外來樹種因應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下,氣候變遷帶來乾旱、高溫的極端天氣,也使得城市綠地恐遭破壞,更可能毀滅都市裡的樹木。因此歐洲的荷蘭、德國現在是超前部署,從平均溫度較高的國家引進外來樹種,在當地實驗自然雜交、馴化。不過台灣近年來是提倡多種植原生樹種,對抗病蟲害和氣溫上升等問題,到底哪種作法才是對的?引發各界討論。

圖/TVBS
圖/TVBS

每種下一棵樹,一年就可以減少12公斤的二氧化碳,當全球在對抗氣候變遷時,從政府到民間都致力造林減碳,貢獻一己之力。

桃園市府養護工程處副處長高必嫻:「這是我們大溪河濱公園,大溪河濱公園所種的樹種,也大部分都是原生樹種,像可以看到這是榕樹,非常漂亮的一顆榕樹,還有後面的,現在正在結果的台灣欒樹。」

桃園近年推動城市造林,目標10年種下60萬株樹,不過植樹的一大難題是,在哪種、找誰來種。

桃園市府養護工程處副處長高必嫻:「在我們的網站上面,我們的圖台已經建置了很多的這個小圓點,就是顯示可以種樹的位置,那點選的察看位置,他就會告訴你位置在哪邊,詳細的圖資就會顯示,他把可以種樹的地方,都框出來了。」

藉由系統化整合平台,為行道樹建立資料庫,讓民間企業以認養路樹的方式,來參與造林計畫,而台灣原生種也會維持在一定比例。

桃園市府養護工程處副處長高必嫻:「桃園市的樹木以行道樹來講,我們經過統計有十萬顆,第一名的台灣欒樹以及樟樹這兩個都是台灣原生種,但是第三個種植數量最多的是小葉欖仁,這是外來種,那我們在選擇行道樹的時候,會是選擇原生種為主沒有錯,因為它比較適合我們當地的環境,不過這個不是原生種的種類,也因為由於它的外型可能比較漂亮,我們也是會選擇的,不過仍就是以原生種為主。」

圖/TVBS
圖/TVBS

記者劉彥萱:「在桃園市這裡有60%都是種植原生樹種,而台灣近年來也都在提倡多種植原生樹種方式,來對抗病蟲害以及全球暖化。不過像是在德國,還有荷蘭則是引進外來樹種的方式來保護綠地,但也引發討論。」

歐洲國家超前部屬,像是德國就從南邊均溫較高的國家,引進耐熱耐旱的樹種來栽種,荷蘭同樣也是。國內專家指出,我國政府也應借鏡國外經驗,因應暖化問題,適度引進好的外來樹種來種植。

國際樹藝協會樹藝師陳鴻楷:「現在目前發現整個歐洲比較先進的國家,因應未來的氣候變遷,尤其是在這個都市裡面的這些植物,這些大樹能不能面對未來暖化,我們的因應措施是什麼,我們這次去荷蘭,其實他們引進了一些比較熱帶一些國家的樹種,然後來做一些雜交,然後來做一些馴化。他們為的是一個實驗觀察,所以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做法。」

林業試驗所副所長吳孟玲:「以德國來講我知道他們因為他們的原生行道樹非常少,大概只有15到20種,所以他們很怕將來因應氣候變遷,溫度升高,也許他們這些原生種沒有辦法適應他們的氣候,但是以台灣來講,我覺得台灣是一個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們的原生植物種類非常的多,目前來講我們應該是落實原生鄉土種的推廣,是比較我們迫切需要的一個工作。」

圖/TVBS
圖/TVBS

就怕地球暖化,城市綠地遭到破壞,不過目前台灣原生與外來樹種明顯失衡,林業試驗所也強調,應該維持在一定比例加強種植,而且台灣原生種多達2000多種,不必過度擔心。

林業試驗所副所長吳孟玲:「因應氣候變裡面,應該要極力去推原生種,那所以未來我們也會輔導苗木業者,將這些原生種大量的生產,也就是苗木生產體系建立,讓我們都市要種原生種的這個量不會缺乏,種類也不會缺乏。」

國際樹藝協會樹藝師陳鴻楷:「原生種很夠的這件事情,坦白說我其實還是有些擔憂,為什麼因為原生樹種這件事情,只著重在現在目前當地的,但是我們可能像歐洲的概念,現在目前他們的做法是,針對未來可能越來越熱,那你這些原生樹種,是不是真的能夠在當地可以,還是活得很好,我覺得這個東西,需要做一個比較長期的觀察。」

改善氣候變遷,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植樹造林,減碳與淨零,已是刻不容緩的當代挑戰。

更多 TVBS 報導
全球怪天氣!埃及下雪、龍捲風襲法 暴雨重創孟加拉、奈及利亞
氣候變遷加劇 美種12億棵樹、籲遷離海岸
主辦COP27埃及積極綠化 布魯塞爾萬人示威
搶救鄱陽湖江豚缺糧危機 陸官員「送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