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四大怪擋路 全球經濟仍陷迷霧森林(2-1)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經濟即將邁入2022年,但2020年的惡夢還未結束。新冠疫苗接種率持續拉高、經濟強勁反彈,以及華爾街洋溢著看似無止盡的樂觀情緒,但陷入混亂的全球供應鏈、不斷上漲的物價、美國在財政政策上的兩黨僵局,以及從年初談到現在的美股「史詩級泡沫」,都顯示全球經濟距離走出這場危機四伏的「迷霧森林」仍然遙遠。

分析師表示,現在的不確定性和2020年3月這場大流行病開始向全世界蔓延時一樣多,唯一的區別在於投資人現在正悠遊於寬鬆的資金海洋中,因此對那些令人不悅的負面消息並不是太在意。

全球正面臨四大風險:供應鏈、通膨、美國兩黨政爭以及美股泡沫破滅。

現在全球供應鏈根本是一場災難,何時才是盡頭也依然沒有定論。歐洲和亞洲正面臨嚴重的能源短缺,美國則苦於商品短缺、物價上漲,為了避免危及經濟復甦,美國政府正卯足全力疏供應鏈瓶頸。

上周三美國總統拜登提出聚焦三大對策的「90天衝刺計畫」,盼藉此緩解持續惡化的供應鏈問題。這三大對策包括延長港口營運時間,將洛杉磯港的服務時間改為每周7天、每日24小時。此前長堤港已經改為全天候運轉,這兩大港口的貨櫃吞吐量占美國總量的4成。

拜登政府亦尋求與民間合作,在開會討論後,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物流龍頭聯邦快遞和優比速都承諾提高離峰時間或夜間的貨物運輸量。第三項對策則是加快商業駕駛執照的核發以增加司機人手。卡車司機短缺使供應鏈問題雪上加霜,導致運送貨物的速度放慢及成本增加。

有專家指出,白宮也只能做這麼多,讓港口全天候運作可說是最容易辦到的事,國外港口早已行之數月。然而,供應鏈問題遠比運輸堵塞複雜許多,例如增加了司機人手、但載送貨物的卡車缺貨呢?卡車的出貨量仍然受到全球晶片荒的影響。

戴姆勒(Daimler)卡車部門執行長Martin Daum在10月初表示,晶片短缺將導致卡車交車量大減,而明年的銷量恐也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由杜克大學富甲商學院(Fuqua School of Business)以及里奇蒙和亞特蘭大聯準銀行共同進行的企業財務長調查指出,大多數企業的財務高層預期這場供應鏈惡夢將持續到2022年或更久,除了缺料導致生產和運輸延宕,並帶動原材料價格上漲之外,他們並警告缺人迫使他們必須大幅提高薪資。

缺人、缺料、缺船、缺車、缺櫃、缺能源,什麼都缺導致價格持續上漲,但央行總裁們和經濟學家仍然堅稱物價上漲是「暫時的」(transitory)。這個詞聯準會已經使用太多次、使用太久,導致已經失去其意義。上周三聯準會公布的9月政策會議紀要雖然預告最快可能自11月中旬起開始縮減在新冠危機期間為經濟提供力道前所未見的支持措施,但也指出央行官員仍然預期今年通膨升高是「暫時的」。

同一日美國勞工部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經季調後年增5.4%、月增0.4%,高於8月和市場預期的年增5.3%與月增0.3%。勞工部周四公布美國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同期上漲8.6%,雖然略低於市場預期的年漲8.7%,但仍創下2010年11月以來新高。

更糟的是,在全球面臨嚴重的能源短缺之際,冬季正要到來,美國能源情報署上周三表示,美國家庭的丙烷支出估將增加54%,家庭取暖油支出估將增加43%,天然氣支出估將增加30%,電暖支出估將增加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