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跑到終點,10 秒背後的奧運故事

作者:世界看台灣 《換》人說說看/換日線編輯部

臺灣時間 7 月 23 日晚間,打開 Facebook、Instagram 被刷一整排中華隊雙掌旗人領臺灣體壇菁英入場的畫面後,這場一波三折的「2020」東京奧運終於開幕!儘管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攪局、各國都難真正將確診數「清零」,但這場 4 年一度的全球盛會仍然勢在必行。

今年是臺灣第 10 次參加夏季奧運,在本屆賽事中,共有 68 位臺灣選手取得參賽資格、角逐 18 種運動競賽。2016 年因傷錯失里約奧運的田徑好手楊俊瀚,順利靠著世界排名在今年「跑」進東京奧運,代表中華隊參加田徑男子 100 公尺賽項(田徑大項底下包含「田賽」與「徑賽」小項,前者以高度或遠度計算成績,後者以時間計算成績)。

一年前得知奧運延期,《換日線》隨即聯繫楊俊瀚關心選手心態轉換,原以為期待已久的殿堂級國際賽事戛然延期,可能會得到「失望」或「可惜」等低迷答覆,不料沉穩成熟的他已重新站穩訓練腳步,「明確調整訓練及賽事規劃,積極備戰,隨時做好準備迎接更多挑戰!」

「決策自己要走的路,並學會承擔」

細數楊俊瀚自國小開始累積田徑比賽的經歷,從花蓮縣賽、全國賽,到 2014 年青年奧運、2017 年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印度亞洲錦標賽再到 2018 雅加達亞洲運動會——相同的是,這一路上都有他奪牌的戰績;不同的是,他一步步從青少賽走向成人賽、從花蓮走向全國,再從臺灣走向國際,層級升級再升級的獎牌,紀錄著他的成長之路。

截至目前,楊俊瀚最為人所樂道而驕傲的經歷,非 2017 世大運莫屬——不但是中華隊在世大運田徑場上睽違 26 年再度奪金,更是繼 2005 年後再度有亞洲人在世大運百米賽道上封王紀錄,「臺灣最速男」稱號一夕間與他劃上等號,但楊俊瀚並沒有滿足於這樣的成果,反而提醒自己摘金後要成為更好的選手、持續朝突破自己的目標邁進——猶如打遊戲闖關,進到新的一關後,又是從最初階開始努力,「下一次能不能繼續突破?我更在乎的是這個。」當比賽結束,滿場沸騰的激情落幕,選手回到訓練場上,繼續為下場比賽提升戰力。

運動員面對自我突破的壓力,也反映在訓練場外選手們的日常:曾和楊俊瀚一起到烏克蘭比賽、同為 100/200 公尺田徑選手的室友王偉旭就笑說:「(高雄左營)國訓中心的床是相連的上下鋪,要是在睡夢中被床舖很大力『挫』醒,就知道又有人夢到在練習或是比賽了!」

白天跑在跑道上,晚上還繼續「跑」進夢裡,選手們面對比賽的壓力可以想見。那離開訓練場,他們又如何平衡生活娛樂?另一位 400 公尺田徑選手的室友余晨逸分享:「訓練場外,大家會透過打遊戲、追劇、閒聊訓練過程、一起看比賽⋯⋯讓生活中有所調劑。」

如今以中華代表隊身份馳騁在奧運賽道上的楊俊瀚,其實運動生涯的開端並不是田徑,排球、棒球、籃球⋯⋯都曾是他優秀運動細胞下的發揮場地,當初因為跟著姊姊練田徑,又在這個項目上獲得最多自信,而將重心集中在練跑上。若當時沒有跑向體育領域、現在不是專職選手,這位跑將可能從事什麼職業呢?

對於沒有過朝九晚五、坐辦公室經驗的楊俊瀚來說,「訓練、休息、比賽、壓力、放鬆」早已運行如成圈的跑道——前進、追逐、再循環,讓他有點難想像自己若非選手身份,會有什麼目標或壓力,但楊俊瀚也充滿好奇與興趣:「可能是老師、教練、業務、加入運動品牌⋯⋯也會想了解自己還喜歡什麼領域。」話鋒一轉,他也明白此刻自己身為運動選手,就要努力當最好的運動員,「不管在臺灣或世界上其他國家都一樣⋯⋯決策自己要走的路,並自己學會承擔」,聊起來有點嚴肅,卻是楊俊瀚對田徑的認真、對目標的專注與誠懇。

10 秒背後:經年累月的訓練與堅持

參與國內外大型賽事不計其數、田徑生涯戰績赫赫的楊俊瀚,其實也曾在大型國際賽事中面對挫折:2018 年雅加達亞運上,他以 0.001 秒的差距與金牌失之交臂,千分位的秒數差距足以讓握在手裡的獎牌由金轉銀,結果宣佈,讓好不容易站上的國際舞台瞬間燈暗,殘酷無比。幸好長年征戰的他已累積出自己的運動哲學:「任何的結果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年紀輕的時候學會面對挫折,何嘗不是長遠運動生涯上的一種鍛鍊。

除了從經驗累積出自己的運動哲學,聊到楊俊瀚心目中的偶像,他舉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洋基隊隊長兼游擊手 Derek Jeter,以及美國職籃聯盟(NBA)湖人隊得分後衛球星 Kobe Bryant 為例——欣賞 Derek 的正向積極、向 Kobe 不斷努力超越自己的運動精神學習——成為楊俊瀚不論在成績好或不好時,對自己最大的鼓勵與警惕。

雖然 3 位選手擅長的項目不同,卻同樣在或大或小的比賽上找回榮耀、在舞台上追尋超越挑戰後的成就感。

除了心態上借鏡他國運動菁英,楊俊瀚也透過「移地訓練」和異國選手、教練經驗交流,並適應不同的場地與氣候。曾前往歐美、中東國家訓練或比賽,移地後對場地的不熟悉可以靠多跑幾趟漸漸上手,要習慣的是國外多以麵包為主食,以及食物料理方式多偏冷的異國特色,只有在較大型的國際比賽上,才會有廚師以各洲飲食習慣調整菜單。為使自己達到更好的狀態,他也透過自我紀錄,在心裡或寫下來,跟教練、物理治療師討論、比較狀況。

楊俊瀚自認出國移地訓練很像「實境遊戲」,要學會自己買菜洗衣、暫時離開團體,獨立生活,卻也在這樣的機會下學會獨立思考、觀察東西方選手差異,他分享:「從外表看來,他們身材都會比較高壯,而就基因來說,肌肉比例多數會優於亞洲選手」,另外在思想上,「他們在自我思考能力比較開放一點——會主動去跟教練探討為什麼要練這個、或是練習這個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相較臺灣選手比較不會主動探討更深的問題」,他也發現每個國家、每位選手都有自己的賽前「儀式」(摸一下身體部位,如:腳踝或腳底等)穩定身心。

作為運動員,吸取各式養分、從而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是必要的,征戰奧運是多數運動員運動生涯的里程碑,日以繼夜地訓練、調整,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跑上奧運舞台。

本屆奧運主辦國日本同屬亞洲國家,相比歐美國家,氣候與料理與臺灣較為相似,相信適應上相對容易銜接。雖然疫情讓整場奧運多了許多新規則,卻不減中華隊選手們力拚獎牌的熱忱,能夠披上國家隊戰袍征戰奧運,是絕大多數選手心之所向的比賽殿堂;而對跑百米的選手來說,從起跑到終點線也就大約 10 秒鐘左右,然而這 10 秒間的每個擺手、衝刺,都是經年累月的訓練與堅持,為的是能夠在衝過終點線的時刻,振臂吶喊、為國爭光。

腳踩起跑架、手刀預備,眼神「隧道式」專注看向終點準備奮力壓線,「在賽道上,我們就是努力跑出最好的秒數。」不論是東京奧運抑或其他賽場,楊俊瀚都將醞釀更快跑速、蓄勢待發,等待裁判鳴槍。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從起跑到終點,10 秒背後的奧運故事──專訪田徑選手楊俊瀚:「任何結果都是最好的安排」》,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擊敗台灣、已奪下無數金牌的南韓為何這麼強?
台灣射箭男團東奧摘銀!奧運代表隊總教練:這是一支少見的、團結的隊伍

作者簡介:

世界看台灣 《換》人說說看,什麼模樣的人有資格站出來分享自身的經驗? 成功的定義其實很廣,不限於企業家、或權威學者,還有一些在各自領域默默發光的人, 他/她們也可以是廚師、設計師、運動員、工程師⋯⋯,或者遠渡重洋在異鄉工作的創業者,一起認識這些在你我身邊蟄伏的年輕朋友,讓麥克風交棒,《換》他/她們說說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