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起再返天際 1.4兆美元復甦榮景 航空業重啟版圖戰

2022年起再返天際 1.4兆美元復甦榮景 航空業重啟版圖戰
2022年起再返天際 1.4兆美元復甦榮景 航空業重啟版圖戰

走過消費者對跨國、長程移動避之危恐不及的2年,航空產業歷經一輪倖存者篩選後,即使變種病毒Omicron再次席捲全球,旅遊與商業飛航需求卻已悄悄冒出重燃動力的火花,為重啓忙碌天際線的未來開始預熱……

文/張名榕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疫情爆發以來,航空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有超過40間航空公司面臨倒閉、破產或合併重組。至於苦撐進入第3年的航空業者,在疫苗日漸普及、各國逐步開放管制的情況下,似乎迎來重返光明的契機。許多跡象都顯示,儘管無法立即恢復往日榮景,但在2022年,航空業的窘境將有所改善。

《富比士》(Forbes)指出,各國疫苗覆蓋率明顯提昇,儘管現有疫苗無法避免變種病毒,如Omicron的突破性感染,卻能大幅降低住院率與死亡率。部分國家漸漸恢復原有的生活步調,也讓航空業者對恢復航班越來越有信心。此外,在幅員廣大的國家,國內搭機的需求仍有一定規模,連帶促進短程航線市場復甦。

根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統計,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共計有3億2,000萬人次通過美國的機場安檢點,當時許多國家關閉邊境與封城,且有效的疫苗尚未研發成功,情況混沌不明,經過1年時間,2021年成長為5億8,000萬人次,雖仍比不上2019年的8億4,000萬人次,卻能看出航空業確實逐漸回溫。

32億中產階級加持 空中巴士看好亞太市場

面對疫情的高度不確定性,航空業者仍摩拳擦掌,準備重返天際展翅高飛,從飛機製造業的復興就可看出端倪。空中巴士(Airbus)表示2021年接到的飛機總訂單達711架,幾乎是2020年的2倍,空中巴士認為航空業者的信心反映在訂單成長上,他們也將持續提昇產能因應市場需求。

空中巴士指出,全球市場中他們最看好亞太區,預測該區域的航空公司在2040年前將會購入17,620架新飛機,其中30%用來取代舊機型,對中大型客機的需求也會增加。但實際上亞太地區的市場現況依舊不樂觀,IATA指出該區是全球出入境管制最嚴格的地帶,旅遊的回復也最緩慢,過往國內旅遊商機龐大的市場,恢復速度宛如牛步,例如:印度境內的航空公司將春季航班砍半,以因應快速傳播的Omicron,中國嚴格的防疫政策則讓國內航班幾乎全面喊停。

雖然目前亞洲載客市場仍最疲弱不振,國際載客率只有疫情之前的5%,亞洲在地航空公司苦不堪言,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首當其衝,遭疫情與政局紛擾雙重影響,又受限於嚴格的防疫規定,不得不大幅裁員,旗下的國泰港龍航空(Cathay Dragon)更宣佈停止營運。有趣的是,這正是空中巴士看好亞太地區的主要原因,空中巴士客戶長Christian Scherer表示:「我們認為亞太地區防疫政策鬆綁後,飛航需求將成長最快,並帶領航空業恢復往日榮景。」他更樂觀指出在2023年至2025年間,亞太地區的航班需求就會重返2019年的水準。

此外,亞太地區的旅遊發展潛力也不容小覷,此區居民佔全球人口的55%,至2040年前的GDP年成長率預估可達3.6%,高於全球平均的2.5%,快速成長的中產階級人口也將從11億增加到32億人,這些人都被空中巴士視為潛在的旅遊消費者,有助於衝高飛機訂單。

2024年重返航空榮景 產值超越1.4兆美元

事實上,2021年夏季時航空業就曾一度出現榮景,直到Omicron現身,影響年底的聖誕假期並打亂航班之前,歐洲內部及北美地區的航班都比2020年來得更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更直指,這兩大市場會引領全球航空業重新走上復甦之路。區域間航班互通有無,長程航線也逐步鬆綁,澳洲向來是歐洲民眾度假、探親訪友的熱門地點,兩地間航班頻繁,市場規模龐大,因疫情硬生生中斷的航線如今也重起爐灶。

中東市場是航空業關注的另一個目標,原訂於2020年舉辦的世界博覽會(Expo 2020),延期1年在杜拜開展,該國相對寬鬆的防疫政策吸引大批遊客前來,2020年共計迎來550萬觀光人次,至2021年10月前也有488萬觀光客。

疫情期間重挫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為了彌補流失的觀光客與商務客造成的損失,幾乎將所有的波音777-300ER機型投入載貨,如今隨著觀光旅遊復甦,阿聯酋也整裝待發,準備重啟全球最大、可搭載800人以上的巨型客機A380機隊,重新服務旅客。

另一方面,疫情期間維持最低限度的商務旅行也有復甦跡象。2020年時,商務旅行總產值比起前一年劇烈下降54%,2021年只回升約14%,成長緩慢。但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lobal Business Travel Association, GBTA)指出,2022年商務旅行規模將成長38%,總產值超過1兆美元,但要恢復以往的盛況仍要2年。

換言之,GBTA看好商務旅行在2024年會恢復過往水準,更預估總產值將超過2019年的1.4兆美元,其中,他們最看好北美市場能恢復27%,成為推動全球商務旅行的領頭羊,其次是拉丁美洲的15%至20%,其他地區成長則較為緩慢。

GBTA坦言,未來仍有不少挑戰,像是全球疫苗分布不均、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危機,都為商務旅行復甦之路增添變數。商務旅行是否能像GBTA預期的樂觀成長,對全球航空業者來說,是關鍵轉機更是重要商機,周邊的住宿、餐飲業者更是引頸期盼,希望商務客早日回流。

廉航Frontier躍居第5大 天空戰場可望再洗牌

傳統航空公司面對疫情的強大衝擊只能苦撐等待春天,而以低成本營運為準則的廉價航空是否更有優勢?《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美國廉價航空Frontier以66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Spirit,合併案預計在2022第2季結束前完成,這也是疫情以來首宗大規模航空公司合併案。上一次的大規模航空合併案是在2016年,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lines)以40億美元收購維珍美國航空(Virgin America)。

合併後的Frontier規模變大,將成為美國規模第5大的航空公司,被外界視為有能力與號稱「四大航空」(Big Four)的傳統航空集團競爭,包括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及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Spirit執行長兼總裁Ted Christie表示,本次收購案有助降低營運成本,他們將拓展全新航線並提供更具競爭力的便宜票價,刺激航空業界良性競爭。

然而對於此合併案,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主席Lina Khan和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司(Justice Department’s Antitrust Division)司長Jonathan Kanter均表示反對立場,擔心會造成更嚴重的市場壟斷。

Khan表示這次的合併案將讓美國航空市場呈現寡占(Oligopoly)局面,但外界認為,她的砲火明顯是針對加總起來佔美國航空業8成市場的四大航空,「市場高度集中讓他們掌握巨大的權力,即使在油價調降時,仍然維持高昂的票價。」Khan接受媒體訪談時說。她更批評,四大航空機票居高不下的同時,服務品質卻每況愈下,包括機位越來越窄、班次選擇變少,以及增加過往不需收取的費用等,嚴重影響消費者權益。

不過,無論如何,Frontier與Spirit的合併案對航空業而言都是關鍵指標,再加上不論是由傳統航空公司、飛機製造企業的佈局,都可從中嗅出航空產業對於疫後復甦之路極具信心。究竟在近期2至3年內的全球航空版圖是否能確實一飛沖天?在變數仍多的後疫情時代,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2年3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