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Reno 系列評測:繼往開來

R 系列之於 Oppo,絕對是過去幾年品牌崛起路上的中流砥柱。盡管在有些人眼中,它的許多產品可能都「才不配位」,但你沒法否認的是,這個系列確實為 Oppo 培養起了用戶忠誠度。而且若沒有其巨大的出貨量來提供業績保障,也很難說闊別已久的 Find 機種,還有沒有機會重返榮耀、驚艷全場。

而就是這麼一條產品線,在 2019 年卻選擇了功成身退,轉而將帶領 Oppo 繼續向前的任務交棒給了全新的 Reno。按照網紅高管沈義人的說法,後者肩負著「開啟 Oppo 下一個十年」的使命,那兩款新 Reno 是否真有這樣的能耐呢?

外觀及手感

Oppo Reno
Oppo Reno


這兩年 Oppo 主打的手機,在造型上已經逐漸跳脫了 iPhone 的「桎梏」。那做為新開端的 Reno,在設計上自然也要樹立起自己的風格。於是在這系列的兩款產品上,我們見到了置於後蓋中線而非左上角的後攝像機,以及一套之前完全沒有預想到的側旋升降結構。後者在隱藏時可以確保正面真 ·全面屏的視覺效果,其內建的聽筒 / 揚聲器也能透過頂端邊緣的幾個小孔正常發聲。而在升起之後,它的造型頗有點魚鰭的意思,除了自拍相機外,前後兩顆補光燈也都被設在這個活動的機構之上。

自去年的 Vivo NEX 以來,靠自動滑塊來隱藏相機的手機已經有好幾款(基本都來自 OV 兩廠),但型態像 Reno 這麼怪特別的還真是獨此一家,至少在辨識度上是勝過其它產品一籌。而將後置閃燈也一併裝到滑塊上的做法,雖然沒有 Find X 直接將前後相機都塞入機內那麼極端,但也體現了 Oppo 希望盡量讓相對不常用組件都「消失」掉的思路,為的自然是讓機身表面看起來更加簡潔。而在實際使用中,這套乍看下似乎有點不夠穩當的結構實則非常牢靠,在檢測到掉落時它也會自動收起,一般是沒有那麼容易損壞啦。當然升降結構都有的通病 Reno 也有,微塵還是很容易鑽到滑塊旁邊的細縫裡面,相機升起後先要擦擦擦基本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既然使用了這麼一套尺寸不小的升降模組(以及 10 倍變焦版上 6.76mm 厚的潛望鏡結構),Reno 的機身也不可避免地隨之變厚。標準版和變焦版的厚度分別達到了 9mm 和 9.3mm,這跟纖薄的前輩 R 系列的確是不太一樣。當然囉,更厚的機身也就意味著有望塞入更大的電池,而且這麼一來把後置相機做平也就成為了可能。實際上,不凸起的相機恰恰是 Reno 系列設計上的一大賣點,根據我站讀者過去的反應來看,也確實有很多人吃這一套。另外很有意思的一點是,Oppo 還特意在相機的下面放了一顆陶瓷小圓點。這個很容易被看成當年 Sony-Ericsson 小綠球的東西,作用是微微頂起後蓋,防止背面刮花。筆者自己很喜歡在拇指捲動頁面時用食指抵住它,去享受那種掌控支點般的安心感。

標準版和變焦版 Reno 的重量各達到了 185g 和 210g,後者絕對屬於重量級選手,份量直逼「索半斤」Xperia XZ2 Premium。在發表會後的拍照環節,筆者初摸到 Reno 時的第一印象確實是又厚又重。不過隨著體驗深入,倒是比預想中要容易習慣(女生可能未必),個人估計這應該跟 Reno 合理的重量分佈不無關係。此外兩款手機的螢幕指紋模組,在所謂「補償式」投光的配合下識別速度超快。這是筆者迄今為止體驗過的最佳方案,個人認為已經完全可以取代傳統的電容式技術。最後,配有橫向線性馬達的變焦版 Reno 真的讓人很有打字的慾望,為了它筆者甚至願意放棄慣用的 Google 輸入法,轉投不熟悉的系統自帶鍵盤呢。

螢幕及音質

Oppo Reno
Oppo Reno


Reno 標準版和變焦版分別配備了 6.4 吋和 6.6 吋的 AMOLED 螢幕,解析度均為 2,340 x 1,080,外覆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據介紹此次 Oppo 選擇的面板是基於新型的發光材料,可以改善 AMOLED 顯示偏紅的問題,並能達到 100% 覆蓋 DCI-P3 色域的效果。以實際表現來說,這兩片螢幕除了解析度沒上到 QHD+ 有些遺憾外,其它方面的確挑不出什麼太大的毛病。

Reno 的最大亮度足以應對陽光下的使用場景,色溫有一點點偏冷,相信大多數人看起來都會比較舒服。整體的觀感很通透,而且對色準也有比較好的把控。另外近期熱門的低亮度 DC 調光模式也有,降低頻閃的同時螢幕色彩仍能維持足夠自然。值得一提的是,Reno 也是支援 HDR 10 的。在中國大陸 Oppo 與騰訊視頻達成了相關合作,但國際上熱門的 Netflix、YouTube 似乎還未將其納入適用範圍。

而在音質方面,Reno 標準版其實有配備一顆 AK4376A codec,加上 3.5mm 耳機孔和 Hi-Res 支援,聆聽體驗還是要勝過一般手機的。變焦版所用的則是高通提供的 WCD9340 解碼晶片,為了節省空間去掉了耳機孔。但是 Oppo 在這款機器上加進了上下雙喇叭和杜比全景聲,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彌補。只不過啊,裝置上方揚聲器的音量相較下方的要輕了不少,這對立體聲效果造成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相機

Oppo Reno 10x Zoom
Oppo Reno 10x Zoom


雖然說兩款 Reno 後置相機的核心 CMOS 都是當下最流行的 Sony IMX586,但因為相機數量、搭配鏡頭和裝置 SoC 等各方面的不同,實際上是差異頗大的兩套拍攝系統。首先說標準版,除了 48MP 的主感光器外(使用 f/1.7 鏡頭),它還配備有一顆 5MP 的景深相機。日常拍攝時它是以畫素四合一後的 12MP 模式輸出,48MP 模式的選項藏得比較深(要進到照片尺寸到最下面才能找到),啟用後細節會被加強,但某些場景下銳化的程度會有點過。

在光線條件好的環境中,Reno 標準版拍出的照片擁有足夠的亮度和解析力,成像的色彩風格偏自然真實,並沒有那種一下就能討好到眼睛的感覺(開啟「炫彩模式」後會變得稍微豔麗一點)。夜拍時的亮度可以接受,畫面整體也顯得比較清晰、乾淨。在恰當的時候啟用夜景模式會得到頗為不錯的效果,但用不好的話照片的亮度和銳化程度會非常不自然。另外在人像模式下(不論是拍人還是用 16MP 的前置相機自拍),Reno 的美顏效果依然收穫了不少好評,但在景深模擬方面感覺比之前有退步。筆者在拍攝時遇到了好幾次後景人臉沒被成功虛化掉的情況,估計這可能是初期韌體還不夠完善的緣故。


Reno 變焦版的基礎拍攝體驗大致跟標準版相仿,其在人像虛化、銳化處理等細節上也存在改進空間。但它整體的寬容度更好,得益於額外的雷射模組對起焦來也更快更準。而且在光學防震的加持下,暗光拍攝和錄影時的穩定性也更為出色。另外基於 Nokia Ozo Audio 的 3D 環繞聲錄製、錄音對焦等功能,在拍攝影片時也是非常實用的加分項。

不過要論變焦版真正的優勢,還是在於靠不同焦段多鏡所實現的全場景覆蓋能力。首先在 48MP 主攝的下方是一顆 8MP、f/2.2 的超廣角相機,最大視角為 120 度。針對畸變它的控制力尚可,日間拍攝夠用,暗光成像則能提供較好的第一眼觀感。優點是夠亮,缺點是經不起細看。不過比較好的一點是,這顆廣角相機也是可以啟用夜景模式的,打開之後畫質會有一定的提升。


沿著背蓋中線再往下,就來到了這款手機的最大創新 — 潛望鏡式的 13MP 長焦相機。它的存在再加上前文提到的主攝和超廣角相機,三者結合便能以「接棒」方式實現 16mm 到 160mm 的「全焦段」覆蓋。所謂「接棒」指的是三顆相機會以數位變焦或是兩兩共同參與成像的方式,來進行不同焦段的過渡、銜接。這跟前輩華碩 Zenfone Zoom 採用的 3 倍光學變焦方案相比,雖然都是潛望鏡結構,但技術上的差異還是很大的(華碩那個變焦都是靠鏡片動出來的)。

實際上,華碩當年選用的那套來自 Hoya 的方案,Oppo 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他們早在 2014 年就定下了要加強手機變焦能力的想法,但在跟 Hoya 接觸後,對方供應鏈的未知性最終還是讓他們打消了合作的念頭。除此之外,Oppo 的工程師也認為 Hoya 這樣的連續變焦技術要裝到手機上會面臨的限制實在太多,尺寸和變焦範圍都是問題。如果想在數字上超越 3 倍的話,手機的大小會變得非常難以掌握。

Oppo
Oppo


之後進入 2015 年,(如今據稱已被 Samsung 收購的)以色列公司 Corephotonics 找到了 Oppo。他們以常規相機配合 3 倍光學變焦「潛望鏡」來達成 5 倍混合變焦,同時又不會導致模組厚度過於誇張的設計,最終獲得了 Oppo 的青睞。在那之後 Oppo 在 MWC 2017 上端出了「五倍雙鏡頭無損變焦」,不過正式加入量產機前的完善步驟,又花掉了他們差不多兩年的時間。

在這期間,Oppo 將潛望鏡中棱鏡易脫落的單軸防震結構改進成了雙軸,透過棱鏡運動調整光路變化,這樣鏡片就可以只去管自動對焦。同時他們還以 D-Cut 工藝降低了部份鏡片的垂直直徑,令長焦端的光圈達到 f.3.0(P30 Pro 是 f/3.4),並讓整個「潛望鏡」也進一步變薄。當然最重要的是,原本「潛望鏡」的 3 倍光學變焦被加強到了 5 倍,結合後加入的 16mm 焦距廣角鏡,就有了所謂的「10 倍混合光學變焦」。


拋開這種又是強調「光學」又是從廣角端起算「10 倍」的宣傳方法究竟合不合理不論,Reno 變焦版搭載的這套相機系統,在實際使用中的確大大豐富了手機可拍攝的場景。不過鑒於目前評測機上運行的韌體還不是市售的最終版本,筆者在這裡就只是先做一些簡單評價,更多心得應該會留到後續的 Reno、P30 Pro 變焦對比中分享。

現在進入 Reno 變焦版的相機 app 後,預設的快捷變焦選項有 1x(主攝)、2x、6x 和 10x 這幾個,超廣角和其它倍數都要另外調出刻度來撥動選定。也就是說,最「光學」的 5x 變焦要多動兩下手指才能選到,而從這一格再往後的焦段潛望鏡都會被啟用。


就至今為止筆者的體驗來說,廠方預設的 6x 因為融匯了主攝和長焦端的影像資訊,所以在變焦倍數和畫面的清晰程度間確實達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平衡。同時因為防震夠強,再往上一路衝到 10x 取景也不算有太大的壓力。即便沒有「鐵手」,稍微穩一下應該就可以拍到。不過之後的 10x 到 20x 畫面就沒那麼好抓到了,加上畫質下降得也比較厲害,個人是不推薦輕易嘗試啦。

系統

Oppo
Oppo


Oppo 近年好幾款主打的手機,以 Find X 為首,其實都有著相當優秀的硬體工業設計。只是在軟體上,進步雖有但始終未達到能讓人完全滿意的水準,不過這在隨 Reno 登場的 ColorOS 6 上總算有了變化。在這版基於 Android 9 的系統中,Oppo 重繪出了更具美感的應用圖示,並且還減少了系統介面中出現的分割線,讓 UI 整體觀感更顯開闊。與此同時,動畫效果也比過去更加細膩、靈動,而且呈現方式也更符合直覺(比如在兩個 app 間切換時,切出的應用卡片會有個被拋掉的動效)。筆者過去幾年用過不少 Oppo 的手機,這是第一次感覺在審美上產品的內裡終於配上了漂亮的「皮囊」。

Oppo 此番也延續了上一版 ColorOS 向原生 Android 靠攏的策略,在系統中增加了 app drawer 的選項,讓使用者可以根據習慣自選單層或雙層桌面。UI 交互中也不乏靠雙指縮放手勢,直接放大 / 縮小簡訊文字或是相簿縮略圖這樣非常實用的特性。而且 Reno 全系列都帶有 NFC,配套的(中國大陸)交通卡和門禁卡服務也都已經上線,後續還會進一步對 Oppo Pay 進行推廣。


另外為了更好地滿足用戶安心讓長輩、兒童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需求,ColorOS 6 裡還新增了一項名為「遠端守護」的功能。它可以讓你的手機跟需要「守護」的那一方配對,然後就能在遠端隨時查看對方的位置、app 使用情況(ColorOS 6 已經自帶數位健康特性了)或是是否存在中毒風險了。不得不說這個設計非常聰明,它除了能讓用戶更放心外,也能增強 ColorOS / Oppo 手機的黏性。未來如果能整合遠端協助操作的話,實用性應該會變得更強。

效能及續航力

Oppo Reno
Oppo Reno


兩款 Reno 搭載的分別是 Snapdragon 710 和 855 處理器,RAM 和儲存依型號不同,分別有 6GB / 8GB 和 128GB / 256GB 可選。其中標準版的配置還算是比較常見,但已經摸到旗艦定位的變焦版 RAM 從 6GB 起跳,放到 2019 年多少會顯得有點不夠看了。當然囉,Reno 變焦版最低 3,999 人民幣的價格,對 Oppo 這樣一個牌子來說實際上是意料外地低了。所以對 RAM 的規格,筆者也就不過多抱怨囉。

而在實際使用中,兩款 Reno 的效能表現也基本符合其定位該有的樣子。有 S855 加持的變焦版用起來肯定更順,在進行諸如拍照合成這樣的任務時,等待的時間就是明顯更短。不過日常使用時,流暢度上的那一點差異相信大部分普通使用者看在差價的份上都會忽略。但要玩遊戲的話,變焦版的體驗肯定是更好的。其內建的導熱凝膠、石墨層及銅管液冷可以較好地控制機身溫度,讓裝置可以盡量持久地輸出效能。

至於續航力,配有 4,065mAh 電池的 Reno 變焦版在筆者用過的這代旗艦裡可以排到名列前茅的位置,使用 3,765mAh 的標準版成績也有中上。不重度使用的話,兩款手機都能撐到一至兩天左右,這方面基本不會造成太多焦慮。而在充電的速度方面,Oppo 只給 Reno 配了所謂的 VOOC 3.0 而非去年已經實踐過的 SuperVOOC,這多少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不過官方宣稱新一版方案能在保持跟 VOOC 2.0 一樣最高 20W 功率的前提下,縮短 23.8% 的充電時長。實際測試下來,兩台機器半小時都能灌入 45% 上下的電量,完全充滿的時間在 70 分鐘左右,可以接受但結果算不上出眾。

競爭對手

Oppo Reno
Oppo Reno


一直以來,Oppo R 系列標準款的競品都比較好找,其與同門真 · 友商 Vivo 的 X 系列幾乎每年都是棋逢對手。如今換成 Reno,至少在初代產品上情況也沒什麼兩樣。不論從價位(人民幣 3,000 到 3,500 這一檔)、主打人群還是整體規格看,標準版 Reno 對上的還是一個月前發表的 X27

這兩款手機在外型上各有特色,機身的重量、厚度相仿,X27 憑藉稍稍大一點的 4,000mAh 電池在續航力方面略佔優勢。而 Reno 的強項則是螢幕質素,另外蛻變後的 ColorOS 在審美上也要勝出 Vivo 的 Funtouch OS 一頭。根據版本不同,兩款裝置在處理器、RAM、儲存等規格上互有勝負,但總體的效能表現差不多在同一層級。至於拍照,多一個廣角鏡的 X27 能勝任的場景更為豐富,而 Reno 則是延續傳統,拍人的效果更容易得到好評。

Oppo Reno
Oppo Reno


至於系列中偏高階定位的 Reno 10 倍變焦版,單以其變焦絕技來算,最佳也是目前唯一的對手就是華為 P30 Pro。不過相比之下,Oppo 這款手機的綜合拍攝實力還是沒法跟對方相抗衡的。其在效能、顯示及 UI 美感上做得更加出色,P30 Pro 除了相機以外,續航力和整體的充電方案(包括 40W 有線快充、15W 無線充電和無線反向供電)都要來得更強。

只是在關鍵的價格這一項上,Reno 變焦版要比 P30 Pro 親民很多,基本上都已經處在跟定位降一檔的 P30 同樣價位。也正因為這個比許多人預期要低的定價策略,Vivo iQOO榮耀 V20、即將發表的 OnePlus 7 甚至說小米 9,這些帶著 CP 值標籤的產品現在也越來越多被放到跟 Reno 變焦版一起討論。而按慣例本也該拿來比較的 X27 Pro,盡管也跟 Reno 變焦版賣得差不多貴,但這款手機已經是完全不同的開發方向了。

結語

Oppo
Oppo


Reno 的標準版和 10 倍變焦版雖然叫起來差不多,看上去也很像,但歸根結底是兩款產品方向完全不同的手機。標準版的核心規格或許沒那麼吸引人,但它在設計、配色、(美顏)拍照、電池上下的工夫,不意外還是能擊中不少原本 R 系列目標人群的消費點。所以說這個版本可視作是 Reno 繼往的那一面,它沿襲了 R 系列的策略,相信未來仍會為 Oppo 的業績提供主要的推動力。

與此同時,10 倍變焦版 Reno 扮演的是 Oppo 開來者的角色,它的潛在用戶群範圍比過去 R 系列高階款要大得多。在 Find 系列不會定期更新的前提下,這款目前實際意義上的 Oppo 旗艦,已經憑著幾乎攻頂的配置、獨特的功能和相對還算親民的售價,站到了一片 Oppo 過去幾年並未施加太多關注的市場之中。玩機人去年對 R17 Pro 生出的好奇,在今年面對沒了處理器短板的 Reno 變焦版時,很有可能會演化成實際的購買行動。這背後 Oppo 擴張奪食的野心,各位應該也能嗅出一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