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金融理財素養調查:想要孩子長大後懂得理財有錢,父母影響最深,而非理財專家

PISA金融理財素養調查:想要孩子長大後懂得理財有錢,父母影響最深,而非理財專家
PISA金融理財素養調查:想要孩子長大後懂得理財有錢,父母影響最深,而非理財專家

文│黃啟菱

金融海嘯後,PISA開始將金融理財素養納入選考科目。最新的評量結果發現,有父母當教練的孩子,在PISA金融理財素養評量中,表現明顯比較好;而且,金融理財素養和數學素養、閱讀素養,三者高度相關。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從2012年開始,針對「金融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施測,2018年的評量結果報告日前出爐。PISA考題涵蓋稅收、商業利率等知識,也代表國際對國中三年級學生的金融理財素養要求。以此檢視台灣學生的金融理財素養,似乎有段距離。

PISA調查結果有幾項有趣的發現。在金融理財領域,以「父母」為主要資訊來源的孩子,評量表現比平均值高出27分,而且家庭社經地位直接影響孩子的表現。至於國家經濟狀況,反倒跟成績沒有很直接相關。有意思的是,分析孩子在PISA評量中的金融理財表現,結果跟閱讀表現、數學表現都高度相關。

中國兩度奪冠,2018愛沙尼亞得第一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自2003年開始關注金融理財教育,2008年金融海嘯後,更加大推動力度,決定將其納入PISA中,2012年開始正式評量,採取「選考」制度。2018年有20個國家參與,前三名分別是愛沙尼亞(547分)、芬蘭(537分)、加拿大(532分);美國排名第六,總分506分,略高於OECD平均值;印尼吊車尾,總分僅388分。

在2012年跟2015年的PISA中,中國大陸的金融理財表現都是第一名,2018年沒選考此項目;台灣則從未參與PISA的金融理財評量,只參與了閱讀、數學與科學評量。

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正昌表示,PISA所定義的金融理財素養,包含金融概念的知識與理解,以及技能、動機和信心等,孩子要能應用知識與理解的內容,在不同的金融環境中做成有效的決策,以增進個人和社會的財務幸福,並促進經濟生活的參與。

林正昌舉例,此次發布的報告指出,在金融理財評量中表現較好的孩子,也比較有信心使用數位化的金融服務。

PISA金融理財素養調查:想要孩子長大後懂得理財有錢,父母影響最深,而非理財專家
PISA金融理財素養調查:想要孩子長大後懂得理財有錢,父母影響最深,而非理財專家

PISA考題呼應真實生活情境,與新課綱精神相同

觀察PISA 2018的金融理財評量題目,包括貸款利率的計算、帳戶手續費的收取、手機資費的選擇、網路購物的安全性等等。內容形式也很「擬真」,例如直接列出帳戶明細,請孩子計算銀行手續費;或是列出各家電信商的手機資費方案、讓孩子挑選,是與現代生活非常切身的知識。

國北教大師培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安和國小教師溫世展指出,PISA考題向來呼應真實生活情境,與台灣新課綱精神相同,「素養導向」的部分很具參考性。

2018年PISA的金融理財評量結果有幾項主要發現,值得關注:

發現1:父母是主要資訊來源的孩子表現較好

此次有15%的受試者未達「水準2」的基本門檻,「水準5」的高分群則占10%。長期關注金融理財素養的林正昌分析,這表示,有85%的受試者大都具備處理日常生活小額消費的能力,但對於未來才會遇到、目前較不切身的問題(例如銀行換匯時加手續費、稅表的計算等),則只有10%的人有能力因應。

特別的是,關於金融理財的知識或資訊來源,回答來自「父母、監護人或其他成人」者,表現較佳,高出平均值27分;家庭社經狀況也直接影響孩子的表現。林正昌分析,來自父母的資訊,正確性比較高,尤其社經地位愈高者,接觸到的訊息愈完整可信,這都有利於孩子建立基本概念、提高資訊判讀力。

「生活中有許多情境,很適合培養金融理財素養。例如,加油時要用哪張信用卡回饋比較好?餐廳推出四人同行一人免費、形同打幾折?買咖啡時第二杯七折,划算嗎?」溫世展建議,父母可以多費心,常與孩子討論、促發思考。

發現2:金融理財素養與數學、閱讀高度正相關

分析受試孩子在PISA各類評量中的表現,會發現,金融理財與數學的相關係數高達0.87、與閱讀的相關係數則為0.83,就連數學跟閱讀的相關係數都有0.81。林正昌指出,這在統計學上屬於高度相關,也就是說,想要提升金融素養,也可以從數學跟閱讀來著手。

數學學得好、邏輯思考強,判斷能力也會比較好,用在金融領域也通。至於閱讀素養,林正昌說,光是要理解考題,就得用到閱讀能力,而像保險、貸款等金融商品的內容,也都需要透過閱讀來理解。

基於這個發現,學校可以發展跨領域課程,這也是林正昌與研究團隊正在推動的方向。

溫世展與台北市立大學李源順教授團隊,長期關注數學素養與理財素養的結合,研究發展系列試題與課程。他指出,理財是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很適合用來做為數學素養的「練兵場」,兩者的結合也愈來愈常見,例如109年的國中教育會考中,數學科就考了披薩店的漲價與會員折扣、飲料怎麼買才划算等。

孩子未來得面臨的金融世界愈來愈複雜,目前教育系統給孩子的「裝備」是否足夠,值得關注。除了父母提高參與度、由家庭教育端「自救」之外,學校教育能否跟上,更全面廣泛的落實金融理財教育,是個大工程。

PISA金融理財素養調查:想要孩子長大後懂得理財有錢,父母影響最深,而非理財專家
PISA金融理財素養調查:想要孩子長大後懂得理財有錢,父母影響最深,而非理財專家

PISA小檔案

PISA是OECD所策畫的跨國評量計劃,針對15歲學生施測,主要瞭解孩子在義務教育近乎完備的階段,學到多少參與社會所需的關鍵知能,並透過跨國比較,作為各國精進教育政策的參考。台灣自2006開始參與PISA,但只考閱讀、數學與科學,沒考金融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