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如何帶給聲音產業新希望

文/陳清河

藉由數位匯流的熱潮,向來有聲音YouTube的Podcast在各國蓬勃發展。縱使面對「收聽與閱聽」的行為確有差異,多數電台仍積極設立Podcast節目專區,企圖將廣播節目的內容製播,提供隨需、隨選、隨聽,以及營造更多平台、更多授權、 更多型式、更廣加值的Podcast服務。事實上,基於消費屬性的隔閡,市場反應仍有頗大的距離。

電台經營Podcast何缺乏勝算

根據Apple Podcast公布的2020年排行榜排名的前兩百Podcaster中,最大宗的是YouTuber轉換者占51.1%,但廣播電台只占5%。此一調查結果證實,自媒體的營運型態,經過有效調整之後,較易轉換為Podcaster;相對的,廣播電台以其固有的營運模式,想在Podcast平台占一席之地仍有難度。

不言可喻,當下的電台雖嘗試採納建置Broadcast與Podcast並行的方式,開拓聲音創製的場域;但因多數電台較少真正為Podcast屬性量身訂做節目,當然難以提高聽眾的點閱意願。換言之,電台僅聚焦在如何把聲音的內容直接轉成網路版的模式達到目的,嚴格說來這類僅求「鐵道地下化而非地下鐵」經營的播放模式,並無法為電台帶來創新的產業空間。

Podcast的特質與平台管理

異於傳統廣播單向的經營思維,Podcast採取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隨點即聽的服務特色,較符合時間不固定的使用習慣。因此,Podcast託管服務業者(podcast hosting)需在檔案伺服器內,事先錄好的音訊或視訊檔清單,提供使用者經由行動裝置或電腦端內建APP的應用程式,下載訂閱甚或線上收聽。

由於網路上架並非特許的行業,因此常讓人誤解Podcast是類似自媒體或社群媒體的經營,可輕易隨時上架或隨時退場。仍須強調,製作專屬Podcast的節目不但需顧及網路平台的音樂授權規範;更要思考固定節目長度、單元設計的廣播節目,並不適合Podcast平台的格式。

Podcast平台的商業獲利模式

Podcast平台較常見的獲利模式中廣告仍為主力,可在節目前中後插入或是由主持人經由節目冠名、插播廣告,以及介紹贊助品牌進行內容業配;其次是訂閱,如同YouTube採取不同模式的會員制收取訂閱費,例如新上架的節目免費聽,舊節目則要付費才能聽;再者是會員制,限定的內容要付費才能下載,或是仿照音樂串流平台,要付費才能去除廣告。

除此之外亦可結合線下活動,透過培養忠實粉絲舉辦線下實體活動,例如簽書會、講座、販售周邊商品等;最後則是小額贊助,由聽眾和粉絲對Podcaster進行捐款,直接給予金錢支持維繫內容產製,終歸內容仍然是Podcast生存法則,能獲得大量下載,Podcast產業才有未來。

小結

總結而言,Podcast平台的內容呈現,無論知識密度、專業識別度、節奏緊湊度,都會影響使用者的下載意願,因此在內容企劃與平台管理皆須有明確的作為。更重要的是,Podcast平台運作的基礎,非常在乎流量、粉絲與同溫層,當然極度仰賴平台數據驅動行銷(Data-Driven Marketing)的管理模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台灣數位匯流網》立場

圖片來源:取自freepik、TDC NEWS製作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網紅經濟真的翩然來到了嗎?
族群傳播與社群溝通的距離

【專欄評論文章.非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