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S疫情失控,南韓做錯了哪些事?

MERS疫情失控,南韓做錯了哪些事?

從三緘其口到防疫破綻,韓國MERS疫情截至6月26日已釀成31死的悲劇。南韓3個慘痛經驗,台灣需即刻引以為鑑。

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本來很遙遠,卻驟然兵壓台灣國境外。

疾病管制署6月9日傍晚緊急將南韓全境納入第二級旅遊警示範圍,當天南韓MERS病人增至95例,自主加上住院隔離超過2800人,但傳染還局限在醫院內。在當下無法預期病毒是至此被成功圍堵,還是竄入社區?6月9日後韓國疫情進入轉折的關鍵期。

3個關鍵,決定勝敗

關鍵1:缺乏警覺性,是這次韓國抗MERS大戰的罩門。

南韓這次疫情愈燒愈大的第一個關鍵正是對危險傳染病缺少敏感和警戒心。

第1號病人5月11日發病,12日去看醫生,沒好轉,15日住進醫院,17日院方居然讓他出院了,過程中沒有人「聯想」到病人可能染上MERS。出院當天,病人又因發燒就醫,20日確診MERS。

前面提到的3條主要散播路線,幾乎都是病人的同房、同樓層病人和醫護人員。覺察、隔離、自我防護都慢了幾拍,警覺心明顯不夠。

關鍵2:資訊不公開。

南韓政府在6月7日上午公開24家收治或MERS病患曾到過的醫院名單前始終堅稱,公布醫院名稱「對防疫沒有正面幫助」,徒然造成恐慌。但是國外抗疫經驗都指出,資訊透明在剛開始確實可能引起驚恐,卻有利後續圍堵病毒擴散。

官方選擇壓下消息,其實重蹈了台灣SARS危機的覆轍。社會信任一旦崩盤,流竄的恐懼情緒和謠言將更不利防疫。2003年台灣空空如也的車廂、電影院,好多醫院被訛傳有病患,就是個負面的前鑑。

關鍵3:沒對高度疑似病例做好嚴密管控。

5月26日一名MERS患者跑進中國,這位K先生(南韓媒體這樣稱呼10號病人)是和1號病人同病房而被感染的3號病人之子,先是謊稱沒去探望過父親,因此未被列管;出現症狀就醫後又不聽勸告,離韓由香港入廣東,被陸方逮個正著。這例子顯示防疫確有漏洞。又有病人從平澤自行搭長程客運到首爾就醫,南韓政府緊急發布消息,要求當時乘車的旅客自我隔離、回報異狀。

南韓代理國務總理崔炅煥在6月7日宣告,將由保健所和區公所人員採一對一的「盯哨」方式,並透過手機追蹤疑似患者位置,以抑止病毒擴散。這補破網的動作在6月中旬後似乎發揮效果,減緩了病例增加的速度。

台灣經過SARS的洗禮,雖然很痛,卻也變得比較警覺、強健。不過病毒無隙不入,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直言:「我們是做人做的事(指把病毒擋在境外),但風險永遠存在;要保證能擋住,只有神做得到。」他指出,目前最重要的除邊境檢疫外,也必須確保萬一病毒進來後不會再散播,或是即使散播也能把範圍壓到最小。

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鄰國南韓的3個慘痛經驗,台灣需立即引以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