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action Watch捍衛學術誠信

日前私校工會等團體披露,國外「Retraction Watch(撤稿觀察)」網站統計2012年到2016年全球因偽造「同儕審查」而遭撤稿的學術論文,台灣以73篇排全球第2,僅次於中國大陸的276篇。教育部長潘文忠當時表示,有教育團體採用私人資料庫,「用一個部落格的少數取樣去論斷台灣學者的成就,很不公平。」不過事實上「Retraction Watch」在學術圈有相當知名度,科技部曾刊登專文介紹該部落格,認為其捍衛學術誠信。

科技部《研究誠信電子報》2019年4月第25期刊登文章,簡介Retraction Watch網站及其對學術界的啟示。文章指出,學術論文撤稿對期刊或是作者來說都是最後一步,代表該研究的結果有重大瑕疵,不是更正就能解決,甚至可以說該研究已經無法取信於學術界。「Retraction Watch」就是專門討論學術研究發表及研究誠信議題的知名網站。

文章指出,Retraction Watch約成立於2010年8月,創辦人是科學記者、編輯出身的Ivan Oransky與Adam Marcus。兩人發現許多撤稿聲明常常散見於各個期刊,不被學術圈周知,因此有些論文明明已經撤稿還被引用,浪費學術資源,因此創立了這個網站。不但統一發布已經被撤稿的論文,還做了相當多的追蹤報導,訪問當事人、期刊編輯、機構負責人及研究誠信專家等。

原本Retraction Watch不確定自己能夠撐過第1年,沒想到第1年他們發表了近200篇文章,且之後網站廣受注目,近年還推出資料庫,蒐集了1970年代至今超過1萬8000篇撤稿資訊,是目前學術界最完整的撤稿資料庫。

不過有學者指出,日前私校工會引用的資料其實不是出自Retraction Watch,而是有人引用了Retraction Watch再製的統計;同時這份數據也並非指所有的學術造假,而是僅涉及偽造「同儕審查」的類型。台灣自從屏東教育大學(現為屏東大學)副教授陳震遠、其弟陳震武偽造「同儕審查」之後幾乎沒有再發生類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