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7可負擔能源永續發展研討會成大登場

成大研究發展處結合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與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舉辦「SDG7可負擔能源永續發展研討會」,邀學者專家針對能資循環、能源教育、產學合作、智慧能源及儲能系統進行研討。(記者李嘉祥攝)
成大研究發展處結合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與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舉辦「SDG7可負擔能源永續發展研討會」,邀學者專家針對能資循環、能源教育、產學合作、智慧能源及儲能系統進行研討。(記者李嘉祥攝)

▲成大研究發展處結合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與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舉辦「SDG7可負擔能源永續發展研討會」,邀學者專家針對能資循環、能源教育、產學合作、智慧能源及儲能系統進行研討。(記者李嘉祥攝)

成功大學研究發展處結合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與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於14日共同舉辦「SDG7可負擔能源永續發展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針對能資循環、能源教育、產學合作、智慧能源及儲能系統等各項主題進行分享研討。

成大研發長林財富表示,聯合國於2015年發佈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今年4月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大學影響力排名,成大高居亞洲第二,全球第38名,在17項SDGs排名中有11項進入世界百大;成大以SDGs作為校務發展目標,以永續發展思維為核心,透過深厚研究量能,創造豐碩研究成果,並延伸校內資源應用至提升全球影響力,達到成大 2030 教研願景。

研討會主辦單位之一的能策中心成立於民國97年,民國100年成為頂尖大學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林大惠表示,能策中心在離岸風場觀測運維、多元燃料節能減排、微藻固碳及水淨化、複合功能建築設計、智慧電網與儲能、及能源策略與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能量均居國內領先地位,頂大計畫結束後,仰賴各項研究計畫達到財務自主,未來將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致力成為國際級研究中心。

能策中心多元燃料組分享多元燃料節能減排技術,包括料源分類、前處理、基礎燃燒分析、工業級燃燒試驗分析及飛灰再利用等,團隊建置國內首座百kW級純氧燃燒實驗爐,於純氧下燃燒固態及液態燃料,其煙道氣中乾基二氧化碳可達90%以上;近期與工研院綠能所打造低碳能資循環科技園區,完成建置國內學界唯一的600 kWth雙循環流體化床氣化暨發電試驗平台。多元燃料團隊在擁有多項燃料性質與燃燒特性檢測技術與設備下,可協助廠商進行各種不同燃料的開發與測試,並與鍋爐廠商合作提供爐樣設計與參數分析,進行整廠系統建置。

循環經濟組分享自106年起投入的多項循環資材再利用相關技術開發,可協助國內不鏽鋼生產指標企業進行爐碴高質化再利用,從原料精煉改質、耐燃與防焰測試、產品國際認證到產業鏈整合,目前已成立「多元資材聯合研發中心」,協助成大與美商環應科技公司合作,以校園為起點建立新式塑料廢棄物回收機制,並申請全球第一例塑料封閉式回收系統國際認證。

林大惠指出,能策中心自107年開始執行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考量台灣能資源極端短缺,無法單靠單一能源、或量小且變動性大的再生能源,多元且具區域特色的能源應用是未來趨勢,需要經由系統整合的教育訓練來達成。計畫扣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7項指標,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的、永續的、及現代的能源,強調在地實踐與產學合作,積極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參與、通力合作,預計於110年2月,完成11個實踐基地,藉著實踐基地與能源專業技術訓練課程來培育能源產業急需應用人才。

成大電機系楊宏澤特聘教授兼能策中心副主任也分享因應我國能源政策發展目標,同時介紹電力市場制度與基礎設施佈建規劃中,用戶側需求端管理息息相關的需量反應、需量競價與輔助服務交易市場運作方案,以作為電能管理系統調度分散式電力資源獲取最大效益的依據。開發用戶側電能管理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智慧社區能源管理系統架構、再生能源發電預測、最佳化調度、需量反應、人機操作介面、區塊鏈分散式帳本與智慧合約、及非侵入式負載監測等技術應用,並應用於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C區的電能管理系統。

能策中心離岸風場觀測維運團隊是臺灣少數有5年的風場維護經驗,並擁有全球第一套商業化浮動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浮動式光達的移動監測技術,與荷蘭 ECN 合作,引進歐洲海氣象觀測塔經驗及技術外。能策中心複合功能建築設計團隊在會中也介紹節能建築測試驗證平台建置與數位孿生技術概念外,也分享現階段平台試驗成果與數位孿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未來開發系統的依據。

研討會最後由成大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劉全璞教授團隊介紹近年於奈米矽粉製作技術與相關應用研究,包括將奈米矽粉導入鋰離子電池矽負極材料、碳化矽粉體原料、產氫結合燃料電池等研發結果,顯示出奈米矽粉具有諸多能源相關應用潛力。許文東副教授則分享新興的AI人工智慧技術-材料基因輔助綠能材料設計,以計算材料科學在先進二次電池的應用為題,分享業界引頸期盼的耐高壓電解液發展進程及研究成果。臺南大學鋰離子電池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暨環境與生態學院張家欽院長針對「微電網電化學儲能元件-鋰離子電池技術開發」進行演講,並分享如何整合成大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的研發量能,服務電動交通工具、儲電系統與相關綠能應用,促進儲能產業發展。